㐁字康熙字典热度:2304

由谷歌提供的广告

【繁体汉字】,【汉语拼音】tiàn,【汉字注音】ㄊㄧㄢˋ

【语音朗读】

【子集上】【一】【㐁字五行属】

【子集上】【一字部】

〔古文〕𠀬【集韻】他點切,音忝。以舌鉤取也。

【說文】舌貌。从谷省,象形。

【精薀】㐁以舌在口外,露舌耑舐物。人有持短長術,以言鉤人者,孟子斥爲穿窬。

又【玉篇】【唐韻】【集韻】𠀤他念切,添去聲。義同。〇按㐁字,今通作餂。

词条更新时间:2024-04-27

㐁字的字形演变


後2.36.5(甲)

甲1167(甲)

奚子㐁車鼎(金)
春秋早期

說文古文

說文‧𧮫部

楷書

㐁字的甲骨文


甲1066合12543

甲1167合9575賓組

後2.36.5合33075𠂤歷間

粹622合13155賓組

掇2.151合23715出組

明992合8127

㐁字的金文


奚子㐁車鼎春秋早期集成2603

㐁字的象形文

读音:sù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甲骨文5;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说文古文1;

说文古文2;

说文古文3;

古陶文;

小篆宿;

小篆宿;

小篆

读音:sù

“宿” 本义是住宿、过夜。《说文》 : “宿,止也。” 甲骨文和金文1-3均象人坐卧在屋内的席子上休息,会意住宿。其余甲骨文及 “说文古文” 象在屋外席子上跪坐形,这与一夜不寐而祭拜月亮的 “夙” 字显然有关,故 “宿” 是 “夙” 的古字,由此可见其渊源(参看 “夙” 释文)。金文4将 “宀” 写作 “穴” 字,反映了早期人类的 “穴” 居生活情景。小篆将席子简化变形(见 “㐁” 释文) , 但基本框架未变, 为隶楷写作 “宀、 人、百” 奠定了基础。其他金文字形不一,是战国时期特有的混乱现象。秦统一六国后的小篆依据前朝不同字形确定了 “”两个写法。隶书随小篆2写作 “” 。

“㐁” (读tiàn)是竹席。 甲骨文写作“” , 确象编有花纹的竹席形。 “说文古文” 、小篆写作“” , 开始由 “画” 向 “字”转化。对照 “宿” 字可见与 “㐁” 的关系。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㐁字说文解字

【卷三】【𧮫】

《說文解字》

舌皃。从𧮫省。象形。𠀬,古文㐁。讀若三年導服之導。一曰竹上皮。讀若沾。一曰讀若誓。弼字从此。他念切文三 重三

《說文解字注》

(㐁)舌皃。魯靈光殿賦:𤣥熊䑙舕以齗齗。善曰:䑙舕,吐舌皃。吐玷、吐暫二切。按䑙葢卽㐁之俗也。从𧮫省。象形。象形者,謂𠮛象吐舌也。从𧮫省者,謂∧也。舌出於𧮫外,故內𧮫外舌。他念切。七部。

(𠀬)古文㐁。讀若三年導服之導。士虞禮注曰:古文禫或爲導。檀弓、喪大記注皆曰:禫或作道。是今文禮作禫,古文禮作導。鄭从今文,故見古文於注。許从古文,故此及木、穴部皆云三年導服,而示部無禫。今有者後人增也。導服者,導凶之吉也。棪、𥥍、㐁讀若導服,皆七、八部與三部合韵之理。不於上文㐁下言之者,以舌皃之讀别下文竹上皮之讀,使人易了也。不云讀若導而云三年導服之導者,三年導服之導古語葢讀如澹,故今文變爲禫字,是其音不與凡導同也。○𥥍,深也。一曰竈突。从穴从火从求省。式鍼切。一曰竹上皮此别一義。竹上靑皮,顧命、禮器、聘義皆謂之筍。筍、筠古今字。讀若沾。沾古之添字。他兼切。一曰讀若誓讀沾又讀誓。此七八部與十五部合韵之理。弼字从此。謂弼字从𠀬爲聲也。弜部作𢐀。然則从㐁者小篆,从𠀬作𢐀者古文也。

㐁字解释

㐁字基本属性

  1. 㐁的部首:一部外笔画:5笔画总数:6仓颉号码:mow

  2. 四角号码:10604郑码查询:ajodBig5编码:gb2312码:

  3. uni-code:扩展A U+3401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汉字结构:单体结构汉字五行:

  5. 异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