迹字康熙字典热度:2998

由谷歌提供的广告

【繁体汉字】,【汉语拼音】jì,【汉字注音】ㄐㄧˋ

【语音朗读】

【酉集下】【辵】【迹字五行属火】

【酉集下】【辵字部】

〔古文〕𨒏【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資昔切,音積。

【說文】步處也。

【廣韻】足跡也。

【左傳·宣十二年】遷大國之迹于鄭。

【前漢·揚雄傳】擬足而投迹。

【淮南子·說山訓】足蹍地而爲迹。

又凡功業可見者曰迹。

【書·武成】太王肇基王迹。

【前漢·王褒傳】索人求士者,必樹霸迹。

又凡前人所遺留者曰迹。

【莊子·天運篇】《六經》先王之𨻰迹也。

又凡有所遵循亦曰迹。

【書·蔡仲之命】爾乃邁迹自身。

【註】仲無所因,故曰邁迹。

【前漢·平當傳】深迹其道,而務修其本。

【註】謂求其踪迹。

又凡有形可見者皆曰迹。

【淮南子·說山訓】循迹者,非能生迹者也。

【唐書·魏徵傳】豈有君臣同心事形迹者。

又循實而考之亦曰迹。

【前漢·功臣表】迹漢功臣。又【杜欽傳】將以求天心,迹得失也。

又風迹,風化之迹也。

【後漢·朱浮傳】頗欲厲風迹。

又迹射,尋迹而射也。《前漢·王尊傳》將迹射士千人。

又迹人,官名。

【周禮·地官·迹人註】迹之言跡。知禽獸處也。

又與跡同。

【文中子·問易篇】心跡之判久矣。

又與蹟通。

【詩·小雅】念彼不蹟。

【註】謂不循故道也。

又叶卽略切,音爵。

【陸機·演連珠】火壯則煙微,性充則情約。是以殷墟有感物之悲,周京無佇立之迹。 【集韻】或作𨖊、𨒪。


考證:〔【前漢·平當傳】深迹其道,而務修其本。

【註】謂循其踪迹。〕 謹照原註循改求。〔【後漢·西域傳】漢有迹射。〕 謹按後漢西域傳無此語,查係王尊傳,今改前漢王尊傳將迹射士千人。

词条更新时间:2024-05-03

迹字的字形演变


師㝨簋(金)
西周晚期

師㝨簋(金)
西周晚期

說文籀文

說文‧辵部

說文或體

泰山刻石(篆)

老子甲144(隸)
西漢

春秋事語80(隸)
西漢

居延簡甲49(隸)
西漢

孔彪碑(隸)
東漢

楷書

迹字的象形文

读音:jì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说文籀文;

秦简;

小篆迹;

小篆蹟;

三体石经;

汉简;

汉帛书;

隶书

读音:jì

“迹”指人和动物的脚印,行踪痕迹。《说文》: “迹,步处也。从辵,亦声。蹟, 或从足责。 , 籀文迹从朿。 ”这里说的“籀文”是小篆以前以金文为主的古文字。主要字形为“” ,左上是表示行走和路口的 “彳” (读chì) ,下边是表示脚的 “止,趾” ,合起来组成行走符号“辵” (读chuò),即俗称的 “走之” 。右上是表示荆棘的“朿” ,用“朿”在行走的路面上划出痕迹来会意 “迹” 十分巧妙。小篆将此义分成两个字: 一个是从足,責声的 “蹟” ; 一个是从辵,亦声的 “迹” ,都保留了因脚的行走而出现痕迹的关键字素——“足” 与 “辵” 。今以 “迹” 为正字。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迹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迹
中国大陆
台湾 迹
台湾
日本 迹
日本
韩国 迹
韩国
旧字形 迹
旧字形

迹字说文解字

【卷二】【辵】

『說文解字』

步處也。从辵亦聲。蹟,或从足責。𨒪,籒文迹从朿。資昔切〖注〗𨒏,古文迹。

『說文解字注』

(迹)步處也。莊子云。夫迹、履之所出。而迹豈履也。从辵。亦聲。迹本作𨒪。朿聲。故音在十六部。小篆改爲亦聲。則當入五部。而非本部之形聲矣。李陽冰云。李丞相持朿作亦。謂此字也。資昔切。古音在十六部。

(蹟)或从足責。責亦朿聲也。小雅。念彼不蹟。毛傳。不蹟、不循道也。

(𨒪)籒文迹。从朿。釋獸。鹿其跡速。釋文。本又作?。素卜反。引字林鹿跡也。按速正𨒪字之誤。周時古本云其𨒪𨒪。𨒪之名不嫌專繫鹿也。廣雅。躔?解亢跡也。卽爾雅麋跡躔、鹿跡𨒪、麕跡解、兔跡迒也。曹憲?音匹迹反。集韵云。迹或作?。然則字林從鹿速聲、素卜反之字。紕繆實甚。或以竄入爾雅。又或以羼入鹿部麌麛二字之閒。其誤可不辯自明矣。

迹字解释

迹字基本属性

  1. 迹的部首:辵部外笔画:6笔画总数:9仓颉号码:yylc

  2. 四角号码:30303郑码查询:snowBig5编码:B8F1gb2312码:BCA3

  3. uni-code:基本区 U+8FF9首尾分解:辶亦部件分解:亦辶

  4. 造字法:形声;从辶、亦声汉字结构:半包围结构汉字五行:火

  5. 异体字:跡脔蹟蹟𨒪𨒪 𨒏 蹟 跡 脔 䢌 䟱 𨖊蹟𨒪

迹字基本含义

  1. 脚印:踪~。足~。血~。笔~。

  2. 物体遗留下的印痕:印~。

  3. 前人遗留下的事物:古~。实~。

  4. 追寻踪迹:“汉求将军急,~且至臣家”。

  5. 据实迹考知:“~汉功臣,亦皆割符世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