簠字康熙字典热度:748

由谷歌提供的广告

【繁体汉字】,【汉语拼音】fǔ,【汉字注音】ㄈㄨˇ

【语音朗读】

【未集上】【竹】【簠字五行属】

【未集上】【竹字部】

〔古文〕𠤱𦻌【集韻】匪父切【正韻】斐古切,𠀤音甫。

【說文】黍稷圜器也。

【廣韻】簠簋,祭器。

【詩·秦風】《釋文》外方內圓曰簠,用貯稻粱,容一斗二升。

【論語註】周曰簠簋,宗廟盛黍稷之器。

【儀禮·聘禮】兩簠繼之粱在北。

又【廣韻】甫無切【集韻】風無切【正韻】芳無切,𠀤音膚。義同。

又【集韻】蓬逋切,音蒲。義同。

又【集韻】【韻會】芳遇切【正韻】芳故切,𠀤音赴。義同。


考證:〔【詩·秦風傳】外方內圓曰簠。〕 謹按所引係釋文語,謹將傳改爲釋文。

词条更新时间:2024-05-03

簠字的字形演变


微伯𤼈𥮉(金)
西周中期

曾仲斿父𥮉(金)
春秋早期

魯大𤔲徒厚氏元𥮉(金)
春秋早期

說文古文

說文‧竹部

熹.易.剝(隸)
東漢

孔宙碑(隸)
東漢

楷書

簠字的金文


微伯𤼈𥮉西周中期集成4681

曾仲斿父𥮉春秋早期集成4673

魯大𤔲徒厚氏元𥮉春秋早期集成4690

魯大𤔲徒厚氏元𥮉春秋早期集成4691

簠字的象形文

读音:fǔ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金文5;

金文6;

金文7;

金文8;

金文9;

金文10;

金文11;

说文古文;

小篆

读音:fǔ

“簠” 是古代一种祭祀用的礼器,也用作盛米粮和食物。《说文》:“簠, 黍稷圆器也。 ”最初金文1-6写作“”外边是表示盛物的 “筐” (详见 “匚、筐” 释文) ,里边是不同地域的读音,或“古”或“夫”。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用字混乱, 出现了“” 多种写法, 其中有竹字头, 有金字旁, 反映了 “簠” 的制作材料的多样性。 至小篆统一作“” (簠)。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簠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簠
中国大陆
台湾 簠
台湾
香港 簠
香港
日本 簠
日本
韩国 簠
韩国
旧字形 簠
旧字形

簠字说文解字

【卷五】【竹】

『說文解字』

黍稷圜器也。从竹从皿甫聲。𠤱,古文簠从匚从夫。方矩切〖注〗簠,方形器。

『說文解字注』

(簠)黍稷圜器也。簠盛稻粱。見公食大夫禮經文。云左擁簠粱是也。此云黍稷者。統言則不別也。如毛傳云四簋黍稷稻粱。亦是統言。云圜器。與鄭云方器互異。从竹皿。甫聲。方矩切。五部。

(𠤱)古文簠。从匚夫。夫聲也。

簠字解释

簠字基本属性

  1. 簠的部首:竹部外笔画:13笔画总数:18仓颉号码:hibt

  2. 四角号码:88102郑码查询:mflkBig5编码:F064gb2312码: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7C20首尾分解:⺮皿部件分解:竹甫皿

  4. 造字法:会意汉字结构:上中下结构汉字五行:

  5. 异体字:盙𠤱盙 𠤱 𠤳 𦻌 𧁔 㝬𠤱

簠字基本含义

  1. 古代祭祀时盛稻粱的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