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字康熙字典热度:5506

由谷歌提供的广告

【繁体汉字】,【汉语拼音】cuàn,【汉字注音】ㄘㄨㄢˋ

【语音朗读】

【巳集中】【火】【爨字五行属金】

【巳集中】【火字部】

〔古文〕𤑖【廣韻】七亂切【集韻】【韻會】【正韻】取亂切,𠀤音𥨥。

【說文】齊謂之炊爨。𦥑象持甑,冂爲竈口,廾推林內火。

【玉篇】竈也。

【詩·小雅】執爨踖踖。

【傳】爨,饔爨,稟爨也。

【疏】饔爨以煑肉,廩爨以炊米。

【周禮·天官·亨人】職外內饔之爨亨煑。

【註】爨,今之竈。主於其竈煑物。

【儀禮·士昏禮】大羹湆在爨。

【註】爨,火上。

又姓。

【華陽國志】昌寧大姓有爨習。

【蜀志】建寧大姓。蜀錄有交州刺史爨深。

又【集韻】或作熶。詳熶字註。

又取絹切,音縓。炊也。

又七丸切,音攛。義同。

【周禮·夏官·挈壷氏】及冬,則以火爨鼎水,而沸之而沃之。

【註】以火炊水。◎按周禮,詩傳,釋文,爨俱音七絃切,釋經傳爨字之義,大約動音爲平聲,靜音爲去聲。然左傳宣十五年傳:析骸以爨。註:爨,炊也。及孟子,以𨥏甑爨。似皆宜讀平聲。乃孟子無釋文。左傳,釋文,亦音七亂反。則平去又未嘗拘也。

词条更新时间:2024-05-08

爨字的字形演变


包2.71(楚)

包2.221(楚)

天卜(楚)

望1.8(楚)

說文籀文

說文‧爨部

睡虎地簡42.192(隸)

武威簡.特牲48(隸)
西漢

漢印徵
西漢

楷書

爨字的象形文

读音:fén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甲骨文5;

甲骨文6;

金文;

说文籀文爨;

小篆焚;

小篆爨;

汉简;

隶书

读音:fén

“焚” 是古代农耕技术,用火烧山林或荒地的野草,除虫积肥。《说文》: “燓 (焚) ,烧田也。” 甲骨文、金文虽字形略异,但均由 “火” 、“林” 、“木” 、“艸” (草)组成,字义十分明显。尤其是甲骨文4-5在火下加一“” (手)或“” (双手), 进一步表明火烧林草是人的行为,非天然野火。小篆在规范和统一字形时,在林间加 “爻”成“棥” (读fán)字,除可烘托被烧田野土色斑驳外,实有添足之嫌。隶书(汉简、晋隶)略去爻赘,伸展笔画,成为今文。

“爨”本指烧火煮饭。《说文》: “齐谓之炊爨。” “说文籀文”写作“”,上边是表示灶洞的“冖” ,下边是双手(廾,读gǒng)捧双“木”燃“火”的情景。小篆写作“” , 上边增加了双手持“同”的字符。 《说文》对此释作: “象持甑,冂为灶口。廾推林内火。”一幅双手捧柴点火塞进灶洞煮饭的画图跃然纸上。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爨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爨
中国大陆
台湾 爨
台湾
香港 爨
香港
日本 爨
日本
韩国 爨
韩国
旧字形 爨
旧字形

爨字说文解字

【卷三】【爨】

『說文解字』

齊謂之炊爨。𦥑象持甑,冂爲竈口,廾推林内火。凡爨之屬皆从爨。𤏷,籒文爨省。七亂切

『說文解字注』

(爨)齊謂炊爨。各本謂下衍之字,今正。火部曰:炊,爨也。然則二字互相訓。孟子趙注曰:爨,炊也。齊謂炊爨者,齊人謂炊曰爨。古言謂則不言曰,如毛傳婦人謂嫁歸是也。特牲、少牢禮注皆曰:爨,竈也。此因爨必於竈,故謂竈爲爨。禮器燔柴於爨同。楚茨傳曰:爨,饔爨廩爨也。此謂竈。又曰:踖踖,爨竈有容也。此謂炊。象持甑。中似甑,臼持之。今本譌臼。冖爲竈口,推林內火。林,柴也。內同納。凡爨之屬皆从爨。七亂切。十四部。

(𤏷)籒文爨省。然則爨本古文也。

爨字解释

爨字基本属性

  1. 爨的部首:火部外笔画:26笔画总数:30仓颉号码:hbddf

  2. 四角号码:77809郑码查询:nbguBig5编码:C679gb2312码:ECE0

  3. uni-code:基本区 U+7228首尾分解:同火部件分解:臼同冖木木大火

  4. 造字法: 汉字结构:上中下结构汉字五行:金

  5. 异体字:熶爨𤏷㸑 熶 𠆡 𤍾 𤏷 𤑇 𤑖 𤓟 𤓥爨𤏷

爨字基本含义

  1. 烧火做饭:分居各~。

  2. 灶:“客传萧寒~不烟。”

  3. 中国宋杂剧、金院本中某些简短表演的名称:《讲百花~》。《文房四宝~》。

  4. 演戏:“夫优伶~演,实始有唐《目连救母》之起。”

  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