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康熙字典网络版共收录48079个汉字,含增补、补遗、考证的汉字,提供汉字起源、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询,资料翔实且丰富。
康熙字典 创作共享 免费使用 苏ICP备11037243号-4
“杕”是一种高大的树木。故甲骨文、 金文、小篆分别写作“、
、
” , 均是用表示树木的“木”与大小的“大”组合, 会意“杕”是高大的树木。此字结构简单明确,隶变时未作加减仍写作“杕” 。《说文》称: “杕,树貌。从木,大声。”定其为形声字,不确,当是“大木” 的会意字。
“𣓌”是乌桕树。 《说文》: “𣓌, 木也。 从木, 咎声。 ”石鼓文、小篆写作 “、
” 。左边是形符“木” , 右边是声符“咎” 。 “咎”本指灾害(见“咎”字释文), 但在这里只表读音。后称𣓌树为臼树或乌桕树。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卷六】【木】
『說文解字』
樹皃。从木大聲。《詩》曰:“有杕之杜。”特計切
『說文解字注』
(杕)樹皃。樹當作特。字之誤也。在顏黃門時已誤矣。唐風。有杕之杜。毛曰。杕、特皃。許所本也。引伸爲舟舵。高注淮南曰。杕、舟尾也。柁舵皆俗字。從木。大聲。特計切。十五部。顏黃門云。詩河北本皆爲夷狄之狄。讀亦如字。此大誤也。按近人有謂古無入聲、興於江左者。據黃門此條。則河北非無入聲也。詩曰。有杕之杜。此句詩凡六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