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字康熙字典热度:9531

由谷歌提供的广告

【繁体汉字】,【汉语拼音】dài,【汉字注音】ㄉㄞˋ

【语音朗读】

【卯集中】【戈】【戴字五行属火】

【卯集中】【戈字部】

〔古文〕𢨇【唐韻】都代切【集韻】【韻會】【正韻】丁代切,𠀤𪒴去聲。

【說文】分物得增益曰戴。一曰首戴也。

【廣韻】荷戴也。

【書·大禹謨】衆非元后何戴。

【孟子】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又【爾雅·釋地】途出其前戴丘。

【疏】道過丘南,若爲道負戴。

又値也。

【禮·喪大記】君纁戴六。

【註】戴之言値也。

【爾雅·釋地】戴日爲丹穴。

【註】値也。

【疏】値日之下,其處名丹穴。

又【諡法】典禮無愆曰戴。

【左傳·隱三年】其娣戴嬀生桓公。

【註】戴謂諡。

又姓。出濟北,本宋戴穆公後。

又或作載。

【禮·月令】載靑旂。

【詩·周頌】載弁俅俅。

【音義】如字。又與戴同。

又【韻會】作代切,音再。地名。

【春秋·隱十年】宋人,蔡人,衞人伐戴。

【註】戴國,今𨻰留外黃縣東南有戴城。

【釋文】戴音再。

词条更新时间:2024-07-27

戴字的字形演变


說文籀文

說文‧異部

孫臏111(隸)
西漢

漢印徵
西漢

曹全碑(隸)
東漢

晉辟雍碑陰(隸)
西晉

楷書

戴字的象形文

读音:dài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金文1;

金文2;

金文廙;

说文籀文;

小篆戴;

小篆廙;

小篆异;

汉简;

隶书

读音:dài

“戴” 的本义是顶、套在头上。《左传·僖公十五年》 : “君履后土而戴皇天。”戴字的初文是 “異”字。“異” 是古人在重大事件前举行的祭祀活动中,将所供神主的面具用双手举在头上(后改做套在头上) ,供人拜祭。商周时的甲骨文、金文正是双手戴一面具的形象; “说文籀文” 与小篆另加一 “” (读zāi) , “” 的甲骨文写作 “” 或 “” 表示灾祸的苗头。合起来是即将发生兵灾祸乱的意思。这正是举行祭祀活动的原因。将“” 与 “異”合起来正是“戴”字的全部意义。 隶书写作 “” 。 摆脱了古文字的窠臼而进入今文时期。

“廙”是在 “異”字上加一表示敞篷房的 “广” (读yǎn) ,从而表示可移动的房屋,如今日的蒙古包。《说文》: “廙,行屋也。” 因为古时一般房屋是固定的,所以看到可移动的房子就感到异样。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戴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戴
中国大陆
台湾 戴
台湾
香港 戴
香港
日本 戴
日本
韩国 戴
韩国
旧字形 戴
旧字形

戴字说文解字

【卷三】【異】

《說文解字》

分物得增益曰戴。从異𢦔聲。𢨇,籀文戴。都代切文二 重一

《說文解字注》

(戴)分物得增益曰戴。釋訓曰:蓁蓁、孽孽,戴也。毛傳云:蓁蓁,至盛皃。孽孽,盛飾。是皆謂加多也。引伸之,凡加於上皆曰戴,如土山戴石曰崔嵬,石山戴土曰𥕅是也。又與載通用,言其上曰戴,言其下曰載也。釋山或本:石載土謂之崔嵬,土載石爲砠。謂石載於土,土載於石則與毛傳不異也。周頌載弁俅俅,月令載青旗皆同戴。从異𢦒聲。都代切。一部。

(𢎑)籒文戴。弋聲、𢦒聲同在一部。葢非从戈也。

戴字解释

戴字基本属性

  1. 戴的部首:戈部外笔画:13笔画总数:17仓颉号码:jiwtc

  2. 四角号码:43850郑码查询:eheoBig5编码:C0B9gb2312码:B4F7

  3. uni-code:基本区 U+6234首尾分解:異部件分解:土田八戈

  4. 造字法:形声;内形外声汉字结构:半包围结构汉字五行:火

  5. 异体字:載侢戴𢨚𢨇載 𢎑 𢨇 𢨚 𨚵 𩖘 侢 戴𢨚𢨇

戴字基本含义

  1. 加在头、面、颈、手等处:~帽子。披星~月。~圆履方。不共~天。

  2. 尊奉,推崇,拥护:~仰。爱~。拥~。感恩~德。

  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