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康熙字典网络版共收录48079个汉字,含增补、补遗、考证的汉字,提供汉字起源、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询,资料翔实且丰富。
康熙字典 创作共享 免费使用 苏ICP备11037243号-4
戴
【繁体汉字】戴,【汉语拼音】dài,【汉字注音】ㄉㄞˋ
【语音朗读】
【卯集中】【戈】【戴字五行属火】
【卯集中】【戈字部】
〔古文〕𢨇【唐韻】都代切【集韻】【韻會】【正韻】丁代切,𠀤𪒴去聲。
【說文】分物得增益曰戴。一曰首戴也。
【廣韻】荷戴也。
【書·大禹謨】衆非元后何戴。
【孟子】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又【爾雅·釋地】途出其前戴丘。
【疏】道過丘南,若爲道負戴。
又値也。
【禮·喪大記】君纁戴六。
【註】戴之言値也。
【爾雅·釋地】戴日爲丹穴。
【註】値也。
【疏】値日之下,其處名丹穴。
又【諡法】典禮無愆曰戴。
【左傳·隱三年】其娣戴嬀生桓公。
【註】戴謂諡。
又姓。出濟北,本宋戴穆公後。
又或作載。
【禮·月令】載靑旂。
【詩·周頌】載弁俅俅。
【音義】如字。又與戴同。
又【韻會】作代切,音再。地名。
【春秋·隱十年】宋人,蔡人,衞人伐戴。
【註】戴國,今𨻰留外黃縣東南有戴城。
【釋文】戴音再。
词条更新时间:2023-03-26
“戴” 的本义是顶、套在头上。《左传·僖公十五年》 : “君履后土而戴皇天。”戴字的初文是 “異”字。“異” 是古人在重大事件前举行的祭祀活动中,将所供神主的面具用双手举在头上(后改做套在头上) ,供人拜祭。商周时的甲骨文、金文正是双手戴一面具的形象; “说文籀文” 与小篆另加一 “” (读zāi) , “” 的甲骨文写作 “” 或 “
” 表示灾祸的苗头。合起来是即将发生兵灾祸乱的意思。这正是举行祭祀活动的原因。将“” 与 “異”合起来正是“戴”字的全部意义。 隶书写作 “
” 。 摆脱了古文字的窠臼而进入今文时期。
“廙”是在 “異”字上加一表示敞篷房的 “广” (读yǎn) ,从而表示可移动的房屋,如今日的蒙古包。《说文》: “廙,行屋也。” 因为古时一般房屋是固定的,所以看到可移动的房子就感到异样。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卷三】【異】
《說文解字》
分物得增益曰戴。从異𢦔聲。𢨇,籀文戴。都代切文二 重一
《說文解字注》
(戴)分物得增益曰戴。釋訓曰:蓁蓁、孽孽,戴也。毛傳云:蓁蓁,至盛皃。孽孽,盛飾。是皆謂加多也。引伸之,凡加於上皆曰戴,如土山戴石曰崔嵬,石山戴土曰𥕅是也。又與載通用,言其上曰戴,言其下曰載也。釋山或本:石載土謂之崔嵬,土載石爲砠。謂石載於土,土載於石則與毛傳不異也。周頌載弁俅俅,月令載青旗皆同戴。从異𢦒聲。都代切。一部。
(𢎑)籒文戴。弋聲、𢦒聲同在一部。葢非从戈也。
戴的部首:戈部外笔画:13笔画总数:17仓颉号码:jiwtc
四角号码:43850郑码查询:eheoBig5编码:C0B9gb2312码:B4F7
uni-code:基本区 U+6234首尾分解:異部件分解:土田八戈
造字法:形声;内形外声汉字结构:半包围结构汉字五行:火
异体字:載侢戴𢨚𢨇載 𢎑 𢨇 𢨚 𨚵 𩖘 侢 戴𢨚𢨇
加在头、面、颈、手等处:~帽子。披星~月。~圆履方。不共~天。
尊奉,推崇,拥护:~仰。爱~。拥~。感恩~德。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