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字康熙字典热度:5988

由谷歌提供的广告

【繁体汉字】,【汉语拼音】zú,【汉字注音】ㄗㄨˊ

【语音朗读】

【酉集中】【足】【足字五行属火】

【酉集中】【足字部】

〔古文〕疋𤴕【唐韻】卽玉切【集韻】【韻會】【正韻】縱玉切,𠀤音哫。

【說文】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

【註】徐鍇曰:口象股脛之形。

【釋名】足,續也,言續脛也。

【易·說卦】震爲足。

【疏】足能動用,故爲足也。

【禮·玉藻】足容重。

【註】舉欲遲也。

又【廣韻】滿也,止也。

【書·仲虺之誥】矧予之德,言足聽聞。

【詩·小雅】旣霑旣足。

【禮·學記】學然後知不足。

【老子·道德經】知足不辱。

又不可曰不我足。

【吳語】天若棄吳,必許吾成而不吾足也。

又草名。

【爾雅·釋草】虃,百足。

【註】音纖。

又姓。

【戰國策】足强。

【註】韓人。

又【廣韻】子句切【集韻】遵遇切【韻會】子遇切【正韻】將豫切,𠀤音沮。

【論語】巧言令色足恭。

【疏】足,成也。謂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

【朱傳】過也。

【揚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又【管子·五行篇】春辟勿時,苗足本。

【註】足,猶擁也。

又【廣韻】添物也。

【類篇】益也。

【前漢·五行志】不待臣音,復讇而足。

又【韻補】叶子悉切。

【易林】欲飛無翼,鼎重折足。失其福利,包羞爲賊。

词条更新时间:2024-04-19

足字的字形演变


甲2878(甲)

燕758(甲)

鐵138.2(甲)

足作父丙鼎(金)
商代晚期

免簋(金)
西周中期

元年師兌簋(金)
西周晚期

包2.112(楚)

望1.39(楚)

說文‧足部

睡虎地簡10.2(隸)

老子甲20(隸)
西漢

孫臏135(隸)
西漢

武威醫簡81(隸)
東漢

魯峻碑(隸)
東漢

楷書

足字的金文


足作父丙鼎商代晚期集成2118

𤼈鐘西周中期集成248

師䢅鼎西周中期集成2817

善鼎西周中期集成2820

免簋西周中期集成4240

申簋蓋西周中期集成4267

元年師兌簋西周晚期集成4275

三年師兌簋西周晚期集成4318

足字的象形文

读音:zú


甲骨文足;

甲骨文足;

甲骨文疋;

甲骨文疋;

甲骨文疋;

甲骨文疋;

金文足;

金文足;

金文足;

小篆足;

小篆疋;

隶书足;

隶书疋

读音:zú

“足” 和 “疋” 都是部首字。本义是同一字,《说文》 : “疋,足也。” “足,人之足也。” 均指腿脚(踝、足) 。“疋” 字侧重指包括腿在内的脚, 甲骨文写作“” , 上部是腿, 下边是掌趾,正是腿和脚的形状。 “足” 字主要指踝以下的脚部, 甲骨文写作 “” ,正像脚掌和脚趾形。 “足” 甲骨文也写作 “”(此字也是 “正” 字, 表示脚正对一个方向走去) 。 金文承接此字写作 “” 。 小篆将“足、 疋” 分别写作 “” 和 “” , 区别仅在 “口” 部是否封口。 隶变后, 足写作 “” ( 《郭有道碑》 ) , 疋写作 “” 。 随着 “足” 字地位的巩固和通行,“疋” 义逐渐转移,多用作部首并增加了其他字义。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足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足
中国大陆
台湾 足
台湾
香港 足
香港
日本 足
日本
韩国 足
韩国
旧字形 足
旧字形

足字说文解字

【卷二】【足】

『說文解字』

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凡足之屬皆从足。即玉切〖注〗徐鍇曰:“口象股脛之形。”

『說文解字注』

(足)人之足也。在體下。从口止。依玉篇訂。口猶人也。舉口以包足已上者也。齒、上止下口。次之以足、上口下止。次之以疋、似足者也。次之以品、从三口。今各本从口。非也。卽玉切。三部。凡足之屬皆从足。

足字解释

足字基本属性

  1. 足的部首:足部外笔画:0笔画总数:7仓颉号码:ryo

  2. 四角号码:60801郑码查询:jiBig5编码:A8ACgb2312码:D7E3

  3. uni-code:基本区 U+8DB3首尾分解:口走部件分解:足

  4. 造字法:会意;从口、从止汉字结构:上下结构汉字五行:火

  5. 异体字:𠯁 𠯣 𤴕

足字基本含义

  1. 脚:~下(对对方的敬称)。~迹。~球。~坛。失~。高~(敬辞,称别人的学生)。举~轻重。画蛇添~。

  2. 器物下部的支撑部分:鼎~。碗~。

  3. 充分,够量:~月。~见。~智多谋。

  4. 完全:~以。~色。

  5. 值得,够得上:不~为凭。微不~道。

  6. 增益:以昼~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