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字康熙字典热度:610

由谷歌提供的广告

【繁体汉字】,【汉语拼音】chí,【汉字注音】ㄔˊ

【语音朗读】

【酉集下】【辵】【遲字五行属】

【酉集下】【辵字部】

〔古文〕邌【唐韻】直尼切【集韻】【韻會】𨻰尼切【正韻】𨻰知切,𠀤音墀。

【說文】徐行也。

【廣韻】久也,緩也。

【詩·衞風】行道遲遲。

【禮·玉藻】君子之容舒遲。又【孔子閒居】無體之禮,威儀遲遲。

【註】緩而不迫也。

又委遲,迴遠貌。

【詩·小雅】周道倭遲。

又【韻會】棲遲,息也。

【詩·𨻰風】可以棲遲。

又姓。

【書·盤庚】遲任有言。

【註】古賢人。又尉遲,複姓。

又【廣韻】【韻會】直利切【集韻】直吏切【正韻】直意切,𠀤音稚。

【廣韻】待也。

【後漢·章帝紀】朕思遲直士,側席異聞。又【趙壹傳】實望昭其懸遲。

【註】懸心遲仰之。

又遲明卽黎明。

【前漢·高帝紀】遲明,圍宛城三匝。

【註】遲,未也。天未明之頃也。

【衞靑傳】遲明行二百餘里。

【註】遲,待也。待天欲明也。

又【正韻】欲速而以彼爲緩曰遲,使彼徐行以待亦曰遲。

【荀子·修身篇】遲彼止而待我。

又乃也。

【史記·春申君傳】遲令韓、魏歸帝重于齊。

【註】遲,猶値。値,猶乃也。 【韻會】遅遟𨒈𠀤同。

词条更新时间:2024-05-15

遲字的字形演变


仲𠭯父簋(金)
西周中期

曾侯乙鐘(金)
戰國早期

新甲1.24(楚)

包2.198(楚)

望1.61(楚)

上(1).孔.21(楚)

說文籀文

說文‧辵部

說文或體

孫臏315(隸)
西漢

居延簡甲767(隸)
西漢

漢印徵
西漢

禮器碑(隸)
東漢

三公山碑(隸)
東漢

魏上尊號奏(隸)
曹魏

楷書

遲字的象形文

读音:chí


甲骨文1;

甲骨文2;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说文籀文;

小篆迟;

小篆𨒈;

隶书1;

隶书2

读音:chí

“迟”是动作缓慢。慢慢地行。引申迟钝。《说文》: “迟,徐行也。” 因“迟”指慢行,所以甲骨文中有一“彳”字符(彳读chì,是 “行”的省文。作为部首表示行动、走)。另一边是“尼”字( “尼”是亲昵的“昵”的初文。是两个人臀部相摩的形状。亲昵自然是缓慢缠绵的动作),与“彳”组合起来,恰可表示 “动作缓慢” 。金文和 “说文籀文”将甲骨文的 “彳”写作“辵” (读chuò ,是“彳”字下面加一表示脚和走的“趾”。后俗称 “走之” ),而将甲骨文的 “尼”字写成“辟”字,即受了刑的奴隶形(详见“辟”释)。受了刑的奴隶行动自然迟缓。字义与甲骨文不矛盾。小篆有两个写法: 一、将金文的“辟”写成“犀” 。“犀”是“犀牛” ,但从字形讲是人身后尾随着牛,行动自然不快; 二、将“辟”字的“辛”省笔作“二” ,属古简化字。隶书(汉《礼器碑》、晋《辟雍碑》 )分别写作“” 、 “”。今简化字统一写作“迟” 。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遲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遲
中国大陆
台湾 遲
台湾
香港 遲
香港
日本 遲
日本
韩国 遲
韩国
旧字形 遲
旧字形

遲字说文解字

【卷二】【辵】

《說文解字》

徐行也。从辵犀聲。《詩》曰:“行道遲遲。”𨒈,遲或从𡰥。遟,籒文遲从屖。直尼切

《說文解字注》

(遲)徐行也。今人謂稽延爲遲,平聲。謂待之爲遲,去聲。从辵犀聲。直尼切。十五部。詩曰:行道遲遲。邶風文。毛曰:遲遲,舒行皃。

(𨒈)遲或从𡰥。按此字疑後人因楊雄傳而增也。甘泉賦曰:靈遟𨒈兮。說者皆云上音棲,下音遲。𨒈卽遲字也。然文選作迉迡,與漢書異。玉篇、汗𥳑亦皆作迡。集韵引尙書迡任,又未必眞壁中古文也。

(遟)籒文遲。从屖。兼會意形聲也。五經文字曰:今从籒文。謂唐人經典用遟不用遲也。

遲字解释

遲字基本属性

  1. 遲的部首:辵部外笔画:12笔画总数:15仓颉号码:yseq

  2. 四角号码:37305郑码查询:wxkmBig5编码:BFF0gb2312码:B3D9

  3. uni-code:基本区 U+9072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形声;从辶、尺声汉字结构:左下包围结构汉字五行:

  5. 异体字:迡遲遅遟邌迟赿𨒈遟𨒈 𢕌 邌 遟 遅 迡 迟 赿 遲𨒈遟𨒈遟

遲字基本含义

  1. 见“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