浥字康熙字典热度:464

由谷歌提供的广告

【繁体汉字】,【汉语拼音】yì,【汉字注音】ㄧˋ

【语音朗读】

【巳集上】【水】【浥字五行属】

【巳集上】【水字部】

【唐韻】於及切【集韻】【韻會】乙及切【正韻】乙入切,𠀤音邑。

【說文】濕也。又漬潤也。

【詩·召南】厭浥行露。

又【廣韻】於業切【集韻】乙業切,𠀤音裛。義同。

又【集韻】乙俠切,音𨂁。窊陷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踰波趨浥。

【註】趨浥,輸于淵也。

又乙甲切,音押。水流下貌。

【郭璞·江賦】乍浥乍堆。


考證:〔【前漢·司馬相如傳】踰彼趨浥。〕 謹照原文踰彼改踰波。

词条更新时间:2024-06-17

浥字的字形演变


說文‧水部

漢印徵
西漢

楷書

浥字的象形文

读音:yì


甲骨文;

金文;

古玺文;

小篆;

隶书

读音:yì

“浥”本指沾湿, 潮湿。 《说文》: “浥, 湿也。 ” 甲骨文写作“”,下边是“邑”字,邑指人中集中的居民区,即城区; “口”表示墙围,区域围墙; 下边是人,会意人居; “口” 四周的点是河泽、湿地,由湿泽周绕的居民区自然十分潮湿。金文、古玺文和小篆分别写作“ ” , 字形虽不尽相同,但构成元素一样, 均由 “水围都邑”会意。隶书写作“” 。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图为 “象形字书画” 《离骚》 (局部)

浥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浥
中国大陆
台湾 浥
台湾
香港 浥
香港
日本 浥
日本
韩国 浥
韩国
旧字形 浥
旧字形

浥字说文解字

【卷十一】【水】

『說文解字』

溼也。从水邑聲。於及切

『說文解字注』

(浥)溼也。召南毛傳曰。厭浥、溼意也。从水。邑聲。於及切。七部。

浥字解释

浥字基本属性

  1. 浥的部首:水部外笔画:7笔画总数:10仓颉号码:erau

  2. 四角号码:36117郑码查询:vjyiBig5编码:AF4Agb2312码: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6D65首尾分解:氵邑部件分解:氵口巴

  4. 造字法:形声;从氵、邑声汉字结构:左右结构汉字五行:

  5. 异体字:潝

浥字基本含义

  1. 湿润:“渭城朝雨~轻尘”。

  2. 坑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