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字康熙字典热度:5150

由谷歌提供的广告

【繁体汉字】,【汉语拼音】chéng,【汉字注音】ㄔㄥˊ

【语音朗读】

【丑集中】【土】【城字五行属土】

【丑集中】【土字部】

【唐韻】是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𠀤音成。內曰城,外曰郭。

【釋名】城,成也。一成而不可毀也。

【古今注】盛也,盛受國都也。

【淮南子·原道訓】夏鯀作三仞之城。一曰黃帝始立城邑以居。

【白虎通】天子曰崇城。

【史記·始皇本紀】帝築萬里長城。

【前漢·元帝紀】帝初築長安城。城南爲南斗形,城北爲北斗形,因名斗城。

又諸侯僭侈,建城踰制,謂之產城,若生子長大之義。

【司馬法曰】攻城者,攻其所產。

又【唐·李肇·國史補】元日冬至,大朝會,百官已集,宰相後至,列燭多至數百炬,謂之火城。

【王禹偁·待漏院記】北闕向曙,東方未明。相君啓行,煌煌火城。

又層城。

【淮南子·地形訓】掘崑崙墟以下地,中有層城九重。

【孫綽·天台賦】苟台嶺之可攀,亦何羨于層城。

又官名。

【左傳·文十六年】公子蕩爲司城。

【註】宋桓公,以武公諱,司空攺司城。又宮名。

【前漢·班倢伃傳】倢伃居增城舍。

又山名。析城,在河東濩縣西。

【書·禹貢】底柱析城。

又赤城山,在會稽東南。

【孫綽·天台賦】赤城霞起以建標。

又墓地曰佳城。

【博物志】夏侯嬰死,送葬至東都門外,馬踣地悲鳴,掘之,得石槨,銘曰:佳城鬱鬱,三千年見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

又姓。城渾。又司城,複姓。

又叶辰羊切,音常。

【韓愈·贈張籍詩】我友東來說,我家免禍殃。乗船下汴水,東去趨彭城。


考證:〔【博物志】得石槨。銘曰:佳城鬱鬱。二千年見白日,吁嗟夏公,居此室。〕 謹照原文二改三。夏改滕。

词条更新时间:2024-04-27

城字的字形演变


班簋(金)
西周早期

元年師兌簋(金)
西周晚期

散氏盤(金)
西周晚期

𠫑羌鐘(金)
戰國早期

包2.100(楚)

包2.4(楚)

說文籀文

說文‧土部

睡虎地簡12.49(隸)

天文雜占1.2(隸)
西漢

熹.春秋.哀五年(隸)
東漢

曹全碑(隸)
東漢

楷書

城字的金文


班簋西周早期集成4341

城虢遣生簋西周中期集成3866

元年師兌簋西周晚期集成4275

散氏盤西周晚期集成10176

䣄音央血尹征城春秋晚期集成425

居簋春秋總集04.2677

𠫑羌鐘戰國早期集成161

鄂君啟車節戰國中期集成12110

中山王昔鼎戰國晚期集成2840

城字的象形文

读音:chéng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金文5;

说文籀文;

古陶文;

楚简;

秦简;

小篆;

汉简;

隶书

读音:chéng

“城” 是用于防守都邑民居的墙。内城称城; 外城称 “郭” 。《说文》: “城,以盛民也。” 《墨子·七患》 : “城者,所以自守也。”早期的金文1-3左边是有亭台的城郭形; 右边是表示兵器,武装的斧钺形。会意有武装护卫的城邑。后期的金文省去城郭形,改为 “土” 字。一是便于书写,二表明当时的城墙多是夯土结构。同时,“斧钺” 的形状已近乎 “成”字。为构成形声字创造了条件。“说文籀文” 近乎金文,左边是城郭形,右边已是“成”字。小篆确立了 “从土,成声” 的结构。隶书(汉《孔宙碑》和《汉简》 )将小篆的笔画拉平抻扁,跳出古文字形。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城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城
中国大陆
台湾 城
台湾
香港 城
香港
日本 城
日本
韩国 城
韩国
旧字形 城
旧字形

城字说文解字

【卷十三】【土】

『說文解字』

以盛民也。从土从成,成亦聲。𩫨,籒文城从𩫖。氏征切

『說文解字注』

(城)㠯盛民也。言盛者、如黍稷之在器中也。从土成。左傳曰。聖王先成民而後致力於神。成亦聲。氏征切。十一部。

(𩫨)籒文城。从𩫏。

城字解释

城字基本属性

  1. 城的部首:土部外笔画:6笔画总数:9仓颉号码:gihs

  2. 四角号码:43150郑码查询:bhvBig5编码:ABB0gb2312码:B3C7

  3. uni-code:基本区 U+57CE首尾分解:土成部件分解:土成

  4. 造字法:形声;从土、成声汉字结构:左右结构汉字五行:土

  5. 异体字:城𩫨𩫨城𩫨

城字基本含义

  1. 围绕都市的高墙:~墙。~池。~圈。~郭(“城”指内城墙,“郭”指外城墙)。~楼。~堞(城上的矮墙,亦称“女儿墙”)。~垛。

  2. 都市:~市。~镇。~府(a.城市及官署;b.喻待人处世的心机,如“胸无~~”)。~邑。~乡。~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