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字康熙字典热度:8625

由谷歌提供的广告

【繁体汉字】,【汉语拼音】xióng,【汉字注音】ㄒㄩㄥˊ

【语音朗读】

【巳集中】【火】【熊字五行属水】

【巳集中】【火字部】

〔古文〕𪏛【集韻】【韻會】𠀤胡弓切,音雄。

【說文】熊獸似豕,山居冬蟄,从能炎省。

【爾雅·釋獸】熊,虎醜。

【疏】醜類也。

【書·禹貢】熊羆狐狸織皮。

【詩·小雅】維熊維羆,男子之祥。

又赤熊。

【爾雅·釋獸】魋如小熊。

【註】今建平山中有此獸。俗呼爲赤熊。

又【史記·天官書】熊熊靑色有光。

【山海經】槐江之山,南望崑崙。其光熊熊,其氣䰟䰟。

又山名。

【書·禹貢】熊耳外方桐柏。

【史記·黃帝紀】南至于江登熊湘。

【註】二山名。熊卽熊耳山。又【封禪書】南伐至于召陵,登熊山。

又【山海經】熊山有穴焉,熊之穴,恆出神人,夏啓而冬閉。

又西熊,侯國。見【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

又人名。

【書·舜典】益拜稽首讓于朱虎熊羆。

又【史記·五帝紀】黃帝爲有熊。

【韻會】有熊,國名。黃帝所都。

又【廣韻】亦姓。

【左傳】賢者熊宜僚。又複姓。

【左傳】楚大夫熊率且比。

又【集韻】矣㱡切。義同。

【唐韻正】熊音羽陵反。春秋宣八年,葬我小君敬嬴。公羊穀梁傳𠀤作頃熊。頃音近敬,熊音近嬴。正義不得其解,乃云:一人有兩號。非矣。左傳昭七年,正義曰:張叔皮論云:賔爵下革,田鼠上騰,牛哀虎變,鯀化爲熊,久血爲燐,積灰生蠅王劭曰:古人讀熊于陵反。張叔用舊音也。熊當改入蒸韻。

又【集韻】囊來切。同能。

【左傳·昭七年】晉侯夢黃能入于寢門。

【釋文】熊亦作能。如字,一音奴來反。三足鼈也。詳肉部能字註。 【集韻】或作𤠗能𧰯。

词条更新时间:2024-09-08

熊字的字形演变


羕陵公戈(金)
春秋晚期

包2.156(楚)

帛甲1.4(楚)

新甲1.7(楚)

新甲3.237-2(楚)

說文‧熊部

導引圖(隸)
西漢

禮器碑陰(隸)
東漢

白石神君碑(隸)
東漢

楷書

熊字的象形文

读音:néng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金文5;

金文6;

金文7;

金文熊;

说文古文罴;

小篆能;

小篆熊;

小篆罴;

汉帛书;

隶书

读音:néng

“能”是“熊” 的本字。《说文》: “能,熊属。” 因其强壮而假借为贤能的能,同时加 “火” 另制 “熊”字。《说文》: “熊,似豕,山居,冬蛰。 ”金文写作“” , 正是巨口利齿的猛兽形状。小篆在规范笔画后分别写作“” , 虽将动物形体打散, 但依稀可见变化轨迹。隶书将下边的 “火”化为“灬” ,完全脱离了象形字。

“罴”也是熊的一种。俗称人熊或马熊。《说文》: “罴,如熊,黄白文。 从熊, 罷省声。 ” “说文古文”写作 “” 。 上边是“能” (熊) ; 下边是“皮”字,即是声符,也说明辨别 “熊”和“罴”主要看皮色。小篆写作“” , 在“熊”头上加一网(罒), 会意罴的身体硕大, 只有用网捕捉。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熊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熊
中国大陆
台湾 熊
台湾
香港 熊
香港
日本 熊
日本
韩国 熊
韩国
旧字形 熊
旧字形

熊字说文解字

【卷十】【熊】

『說文解字』

獸似豕。山居,冬蟄。从能,炎省聲。凡熊之屬皆从熊。羽弓切

『說文解字注』

(熊)熊獸、佀豕。山凥。俗作居。冬蟄。見夏小正。从能。炎省聲。按炎省聲則當在古音八部。今音羽弓切。雒誥火始燄燄、漢書作庸庸。淮南書東北曰炎風、一作融風。皆古音之證。左傳正義曰。張叔反論云。賓爵下革。田鼠上騰。牛哀虎變。鯀化爲熊。久血爲燐。積灰生蠅。或疑熊當爲能。王劭曰。古人讀雄與熊皆于陵反。張叔用舊音。傅玄潛通賦與終韵。用新音也。玉裁謂。熊不妨古反于陵。要之反論必是能字。春秋左氏敬嬴、公穀作頃熊。葢炎熊嬴三字雙聲。凡熊之屬皆从熊。

熊字解释

熊字基本属性

  1. 熊的部首:火部外笔画:10笔画总数:14仓颉号码:ipf

  2. 四角号码:22331郑码查询:zsruBig5编码:BAB5gb2312码:D0DC

  3. uni-code:基本区 U+718A首尾分解:能灬部件分解:厶月匕匕

  4. 造字法:形声;从灬、能声汉字结构:上下结构汉字五行:水

  5. 异体字:熋能熋熋 能 𤠗 𧰯 𪏛 㷱 𤌶熋

熊字基本含义

  1. 哺乳动物,体大,尾短,四肢短而粗,脚掌大,能直立行走,也能攀树,种类很多,有“棕熊”、“白熊”、“黑熊”等:狗~(即“黑熊”)。~掌。~白(熊背上的脂肪,白色,珍贵食品)。~胆(熊的胆,可入药)。~包(喻无能的人,废物)。

  2. 方言,指斥责:挨了一顿~。

  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