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康熙字典热度:12427

由谷歌提供的广告

【繁体汉字】,【汉语拼音】sān,【汉字注音】ㄙㄢ

【语音朗读】

【子集上】【一】【三字五行属金】

【子集上】【一字部】

〔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𡘋颯平聲。

【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

【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又姓。明三成志。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又去聲。

【韻會】蘇暫切。

【論語】三思而後行。

又本作參。

【博雅】參,三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

【前漢·𠛬法志】秦造參夷之誅。𡘋與三同。

又【韻補】叶疏簪切,音森。

【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词条更新时间:2024-04-20

三字的字形演变


前6.2.3(甲)

大盂鼎(金)
西周早期

包2.58(楚)

上(1).孔1.子1(楚)

說文古文

說文‧三部

睡.法7(隸)

睡虎地簡23.6(隸)

老子甲25(隸)
西漢

史晨碑(隸)
東漢

光和斛二(隸)
東漢

楷書

三字的金文


中作且癸鼎西周早期集成2458

大盂鼎西周早期集成2837

明公簋西周早期集成4029

作周公簋西周早期集成4241

天亡簋西周早期集成4261

遣尊西周早期集成5992

夨令方彝西周早期集成9901

師旂鼎西周早期或中期集成2809

呂方鼎西周中期集成2754

大鼎西周中期集成2807

曶鼎西周中期集成2838

無㠱簋西周中期集成4225

免簋西周中期集成4240

㝬鐘西周晚期集成260

小克鼎西周晚期集成2798

頌鼎西周晚期集成2829

史頌簋西周晚期集成4229

兮甲盤西周晚期集成10174

散氏盤西周晚期集成10176

鄂君啟舟節戰國中期集成12113

兆域圖銅版戰國晚期集成10478

左使車嗇夫帳桿母扣戰國晚期集成12056

三字的象形文

读音:sān


甲骨文1;

甲骨文2;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说文古文;

小篆三;

小篆参;

小篆参;

三体石经;

隶书

读音:sān

“三”是数字二与一的和。《说文》: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甲骨文、金文、小篆虽时间跨越千年,但均写作三横画。古人最初用树枝(或竹片)截成短棒作算码。三字正是三个短棒的形状。“说文古文” 加 “弋”(读yì)写作 “弎” ,“弋” 正是下削尖,上有叉的木橛(详见“弋”释),以此会意“三个木橛” 。 金文3-4和小篆2-3写作 “” , 是假借星宿名 “参” (读sān,又cān)作数字大写。隶书(汉《校官碑》 )以 “蚕头雁尾” 的一长画,使“三”跳出古文字行列。

注: 一说一至四最初是用一至四个手指表示。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三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三
中国大陆
台湾 三
台湾
香港 三
香港
日本 三
日本
韩国 三
韩国
旧字形 三
旧字形

三字说文解字

【卷一】【三】

『說文解字』

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數。凡三之屬皆从三。弎,古文三从弋。穌甘切文一 重一

『說文解字注』

(三)數名。天地人之道也。陳煥曰。數者、易數也。三兼陰陽之數言。一下曰道立於一。二下曰地之數。王下曰三者、天地人也。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此釋三之義。下釋三之形。故以於文二字別言之。於文一耦二爲三。成數也。此依韵㑹所引。韵㑹多據鍇本。今鍇本又非舊矣。耦、各本作偶。今正。二下曰从一耦一。以一儷一也。此曰一耦二爲三。以一儷二也。今又皆脫一字。三畫而三才之道在焉。故謂之成數。又字下曰。手之列多、略不過三。凡三之屬皆从三。穌甘切。古音在七部。

(弎)古文三。

三字解释

三字基本属性

  1. 三的部首:一部外笔画:2笔画总数:3仓颉号码:mmm

  2. 四角号码:10101郑码查询:cdBig5编码:A454gb2312码:C8FD

  3. uni-code:基本区 U+4E09首尾分解:二一部件分解:三

  4. 造字法:指事汉字结构:单一结构汉字五行:金

  5. 异体字:叁參弎弎叁 參 弎 𢦘弎

三字基本含义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

  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