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康熙字典网络版共收录48079个汉字,含增补、补遗、考证的汉字,提供汉字起源、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询,资料翔实且丰富。
康熙字典 创作共享 免费使用 苏ICP备11037243号-4
去
【繁体汉字】去,【汉语拼音】qù,【汉字注音】ㄑㄩˋ
【语音朗读】
【子集下】【厶】【去字五行属木】
【子集下】【厶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𠀤丘據切,墟去聲。
【說文】人相違也。
【廣韻】離也。
【增韻】來去,離去,去就之去。
【玉篇】行也。
【史記·莊助傳】汲黯招之不來,麾之不去。又棄也。
【後漢·申屠剛傳】愚聞人所歸者,天所與。人所畔者,天所去也。又【唐韻】羌舉切【集韻】【韻會】口舉切【正韻】丘舉切,𠀤墟上聲。
【集韻】徹也。又藏也。
【前漢·蘇武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註】去,收藏也。又【集韻】或作弆。
【前漢·𨻰遵傳】遵善書,與人尺牘,皆藏弆以爲榮。
【註】弆,亦藏也。又【韻會】【正韻】𠀤丘於切,音墟。疾走。
【正字通】同驅。
【詩·小雅】鳥鼠攸去,君子攸芋。
【左傳·僖十五年】秦伯伐晉。卜之,曰:千乘三去,三去之餘,獲其雄狐。
词条更新时间:2023-12-10
“去” 是离开。《说文》 : “去,人相违也。” 甲骨文、金文写作“、
、
” , 象 “
” (正面的人形)走出门口、 洞口的形状, 会意离家而去。古玺文写作“
” , 加表示行走的 “辵”(chuò, 俗称“走之” ) , 强调 “去” 是动作。 小篆写作 “
” , 与甲、 金文略同, 唯将下边的 “口”作 “凵” (读kǎn,古文字中 “口” 与 “凵” 时混用)。“凵”也是陷阱形,又可会意人从陷阱中逃离而去。隶书(汉《乙瑛碑》 )写作“
” , 脱离了古文字形。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卷五】【去】
『說文解字』
人相違也。从大𠙴聲。凡去之屬皆从去。丘據切
『說文解字注』
(去)人相違也。違、離也。人離故从大。大者、人也。从大。𠙴聲。丘據切。五部。凡去之屬皆从去。
去的部首:厶部外笔画:3笔画总数:5仓颉号码:gi
四角号码:40732郑码查询:bzsBig5编码:A568gb2312码:C8A5
uni-code:基本区 U+53BB首尾分解:土厶部件分解:土厶
造字法:会意兼形声;从厶、土声汉字结构:上下结构汉字五行:木
异体字:厺弆㚎厺㚎 厺 𠫟 𠫥 𠬑 弆 𠇯㚎厺
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处。~路。~国。
距离,差别:相~不远。
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年。~冬今春。
除掉,减掉:~掉。~皮。~势(a.阉割;b.动作或事情终了时的气势)。
扮演戏曲中的角色:他~男主角。
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上~。进~。
用在动词后,表示持续:信步走~。
汉语四声之一:~声(a.古汉语四声的第三声;b.普通话字调中的第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