磬字康熙字典热度:1472

由谷歌提供的广告

【繁体汉字】,【汉语拼音】qìng,【汉字注音】ㄑㄧㄥˋ

【语音朗读】

【午集下】【石】【磬字五行属木】

【午集下】【石字部】

〔古文〕硜𡔝𥓕【唐韻】苦定切【集韻】【韻會】詰定切,𠀤音罄。

【說文】樂石也。籀文作殸,象縣虡之形,殳擊之也。

【五經要義】磬立秋之樂。

【白虎通】磬者,夷則之氣,象萬物之成。

【禮·明堂位】叔之離磬。

【註】叔之離磬者,叔之所作編離之磬。又【周禮·冬官考工記】磬氏爲磬,倨句一矩有半。

【註】先度一矩爲句,一矩爲股,而求其弦。旣而以一矩有半觸其弦,則磬之倨句也。

又編磬,特磬。

【𨻰用之曰】叔之離磬,特懸之磬也。

【三禮圖】股廣三寸,長尺三寸半,十六枚同一筍虡,謂之編磬。

又笙磬,頌磬。

【周禮·春官·眡瞭】掌凡樂擊頌磬笙磬。

【註】磬在東方曰笙。笙,生也。在西方曰頌。或作庸。庸,功也。

又玉磬,石磬。

【書·益稷】戛擊鳴球。

【禮·明堂位】拊搏玉磬。

【左傳·成二年】齊侯使賔媚人,賂以紀甗玉磬。

【魯語】臧文仲以玉磬如齊告糴。

【禮·樂記】石聲磬磬以立辨。

【書·禹貢】泗濵浮磬。

【傳】泗水中見石,可以爲磬。𨻰澔曰:玉磬,天子樂器。諸侯當擊石磬,故郊特牲以擊玉磬爲諸侯之僭禮。

又磬控。

【詩·鄭風】抑磬控忌。

【註】騁馬曰磬,謂使之曲折如磬。止馬曰控,謂有所控制不逸。

又磬折。

【禮·曲禮】立則磬折垂佩。

【疏】帶佩於兩邊,臣則身宜僂折如磬之背,故云磬折。

【周禮·冬官考工記】韗人倨句磬折。

【註】磬折,中曲之不參正也。

又【禮·文王世子】磬于甸人。

【註】縊之如縣樂器之磬也。

又掉磬。

【韻會】齊人相絞訐爲掉磬,北海人以激事爲掉磬。

又與罄通,垂盡也。

【魯語】室如縣磬。

【左傳】作縣罄。

又【集韻】棄挺切,音謦。擊石聲。

又叶苦丁切,音卿。

【董京·答孫楚詩】鸚鵡能言,泗濵浮磬。衆人所翫,豈合物情。 考證:〔【周禮·春官·眡瞭】掌凡樂擊笙磬頌磬。〕 謹照原文笙磬頌磬改頌磬笙磬。〔【禮·明堂位】搏拊玉磬。〕 謹按明堂位拊搏是樂器,與虞書搏拊不同,今照原文搏拊改拊搏。

词条更新时间:2024-04-30

磬字的字形演变


餘12.1(甲)

前7.42.1(甲)

存746(甲)

前5.21.5(甲)

佚858(甲)

𪒠鎛(金)
春秋晚期

說文古文

說文籀文

說文‧石部

四時嘉至磬(隸)
西漢

石經論語殘碑(隸)
東漢

楷書

磬字的甲骨文


甲1319合28073

餘12.1合8035

前2.43.6合8038賓組

前2.43.7合37603

前2.44.1合37727黃組

前4.10.5合317賓組

前7.42.1合8613賓組

前2.43.5合37728黃組

戩10.1合8035

佚719合18760

河758合8037賓組

存746合10500賓組

掇1.453合8032賓組

通別2.12.4合13507賓組

京津1578合18759

前5.21.5合38232黃組

佚858合18761賓組

無想138

磬字的象形文

读音:qìng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金文1;

金文2;

说文籀文;

说文古文;

小篆;

汉帛书;

隶书

读音:qìng

“磬”是古代一种打击乐器。最初用石或玉制成。《说文》: “磬,樂石也。从石,殸(qìng)象悬虡 (读jù)之形。殳(shū),击之也。”后也有用金属制成的,悬在架子上用槌打击。甲骨文正是如此形状。上象悬磬的绳子,三角象磬形,右下方是手持一锤在打击。周金文和 “说文籀文”写法虽略有不同,但用手持锤打击悬挂物的基本构架相同。秦小篆下加 “石”字,以表示“磬”的材质,汉代的帛书、隶书( 《校官潘乾碑》 )在笔画上虽作了拉平取直的处理,仍留有明显的篆书痕迹。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磬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磬
中国大陆
台湾 磬
台湾
香港 磬
香港
日本 磬
日本
韩国 磬
韩国
旧字形 磬
旧字形

磬字说文解字

【卷九】【石】

『說文解字』

樂石也。从石殸。象縣虡之形。殳,擊之也。古者母句氏作磬。殸,籒文省。硜,古文从巠。苦定切

『說文解字注』

(磬)石樂也。石樂各本作樂石。誤。今正。樂下云。五聲八音總名也。瑟下云。弦樂也。簫、䶵下皆云。管樂也。則此當云石樂信矣。匡謬正俗所引巳作樂石。其誤巳久。或疑樂石字見秦繹山刻石。不知與此無涉也。彼謂可樂之石。此謂製石之樂。白虎通曰。磬者、夷則之氣也。从石。句。𡔝象縣虡之形。各本𡔝作殸、上屬。今正。豈下云。陳樂立而上見也。从屮。此从屮謂虡之上出可見者、崇牙樹羽是也。一象枸之横。丨象虡之植。?象編磬係焉也。或曰?象磬之股。丨象磬之𡔷。磬之懸、股橫出而𡔷直。凡言磬折者取象於此。程氏瑶田通藝錄言之詳矣。殳所㠯擊之也。所以二字今補。說从殳之意。磬从石殳會意。而又象其形也。苦定切。十一部。古者毋句氏作磬。毋各本作母。今正。明堂位注引世本作曰無句作磬。風俗通、山海經注、廣雅皆作毋句。古無毋通。句其俱反。

(殸)籒文。省。非籒省篆。乃篆加籒也。

(硜)古文。从巠。各本篆體誤。今依汗簡正。樂記曰。石聲磬。磬以立辨。史記樂書作石聲硜。硜以立別。葢硜本古文磬字。後以爲堅确之意。是所謂古今字。論語。子擊磬於衞。下文旣而曰鄙哉硜硜乎。亦不以爲一字。要之論語非不可作鄙哉磬磬也。釋名曰。磬者、磬也。其聲磬磬然堅緻也。

磬字解释

磬字基本属性

  1. 磬的部首:石部外笔画:11笔画总数:16仓颉号码:gemr

  2. 四角号码:47602郑码查询:bxqgBig5编码:BF6Bgb2312码:EDE0

  3. uni-code:基本区 U+78EC首尾分解:殸石部件分解:士眉几又石

  4. 造字法:会意汉字结构:上下结构汉字五行:木

  5. 异体字:声硜殸殸𥓕硜声 殸 硜 𡔝 𣫆 𥓕殸𥓕硜

磬字基本含义

  1. 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悬挂。

  2. 佛寺中使用的一种钵状物,用铜铁铸成,既可作念经时的打击乐器,亦可敲响集合寺众。

  3. 缢杀:“公族其有死罪,则~于甸人”。

  4. 古同“罄”,空,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