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字康熙字典热度:5904

由谷歌提供的广告

【繁体汉字】,【汉语拼音】bō,【汉字注音】ㄅㄛ

【语音朗读】

【巳集上】【水】【波字五行属水】

【巳集上】【水字部】

【唐韻】博禾切【集韻】【韻會】【正韻】逋禾切,𠀤音皤。

【說文】水涌流也。

【爾雅·釋水】大波爲瀾,小波爲淪,直波爲徑。

又水名。

【水經注】波水,出霍陽西川大嶺東谷。

又澤名。

【書·禹貢】滎波旣豬。

【周禮·夏官·職方氏】豫州,其川滎雒,其浸波溠。

【註】波讀爲播。

又洛之別名。

【爾雅·釋水】水自洛出爲波。

又潤也。

【左傳·僖二十三年】晉公子曰:其波及晉國者,君之餘也。

又搖動也。

【莊子·外物篇】且以狶韋氏之流,觀今之世,其孰能不波。

又目光曰波。

【曹植·洛神賦】托微波以通辭。

又金波,月光也。

【前漢·郊祀歌】月𥠇𥠇以金波。

又沸波,鳥名。

【禽經】王睢,魚鷹也。詩謂之睢鳩,淮南子謂之沸波。

又偃波,書名。

【歐陽詢·書法】偃波書,卽版書,狀如連文,謂之偃波。

又流波,山名。在東海中。見【山海經】。

又長年之稱。

【范成大·吳船錄】蜀中稱尊者爲波,祖及外祖皆曰波。

又【李翊·俗呼小錄】跑謂之波,立謂之站。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河內有波縣。

又郡名。

【廣輿記】寧波府,屬浙江。本越甬東地,隋曰越州,唐曰明州,明曰寧波府。

又【集韻】班麋切【正韻】逋眉切,𠀤音羆。與陂同。阪也。一曰澤障也。

【前漢·江都易王傳】後游雷波天大風。

【註】波讀爲陂。

又【集韻】【韻會】𠀤彼義切,音賁。循行水也。

【前漢·西域傳】傍南山,北波河。

词条更新时间:2024-04-26

波字的字形演变


包2.110(楚)

說文‧水部

睡.日甲142背(隸)

古地圖(隸)
西漢

古地圖(隸)
西漢

西陲簡51.19(隸)
西漢

尹宙碑(隸)
東漢

楷書

波字的象形文

读音:pí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说文籀文;

说文古文;

古陶文波;

古玺文波;

石鼓文;

小篆皮;

小篆波;

小篆皰;

小篆皯;

汉简;

隶书

读音:pí

“皮” 是个部首字。指动植物的表皮层。《说文》: “皮,剥取兽革者谓之皮。 ”金文、 石鼓文均象 “” (手)持 “” (皮铲)剥兽皮的形状。用手持某专业工具来表示某项工作,是很高明的创意,如同今人用镰刀斧头表示工农一样。“说文古文、籀文” 及小篆字形变化较大,但均有一 “” (手)形表示劳作。 隶书(汉简)写作 “” , 失形而成为今文。

“皮” 作为部首与其他字符组成很多表示表皮的字。如加 “水”( 氵 )成 “波” , 古陶文、 古玺文、 小篆分别写作 “” 。用 “氵 、 皮” 表示波是在大水之表皮涌动; “皮” 加 “包” 成 “”(皰), 表示脸部长得疱; 加 “干” 成“” (皯), 表示面部黑气。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图为 “象形字书画” 《太和图》 (局部)

波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波
中国大陆
台湾 波
台湾
香港 波
香港
日本 波
日本
韩国 波
韩国
旧字形 波
旧字形

波字说文解字

【卷十一】【水】

『說文解字』

水涌流也。从水皮聲。博禾切

『說文解字注』

(波)水涌流也。左傳。其波及晉國者。荘子。夫孰能不波。皆引伸之義也。又假借爲陂字。見漢書。从水。皮聲。博禾切。十七部。

波字解释

波字基本属性

  1. 波的部首:水部外笔画:5笔画总数:8仓颉号码:edhe

  2. 四角号码:34147郑码查询:vxiBig5编码:AA69gb2312码:B2A8

  3. uni-code:基本区 U+6CE2首尾分解:氵皮部件分解:氵皮

  4. 造字法:形声;从氵、皮声汉字结构:左右结构汉字五行:水

  5. 异体字:溊𣴫𣴫 溊𣴫

波字基本含义

  1. 水面振荡起伏的运动:~浪。~涛。~澜。~光。~纹。~荡。推~助澜。~及(影响到,牵涉到)。

  2. 物理学上指振动在物质中的传播能量递进的一种形式:电~。光~。超声~。~长。~段。~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