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字康熙字典热度:8017

由谷歌提供的广告

【繁体汉字】,【汉语拼音】bīng,【汉字注音】ㄅㄧㄥ

【语音朗读】

【子集下】【八】【兵字五行属水】

【子集下】【八字部】

〔古文〕𠈯𠡿【唐韻】甫明切【集韻】【韻會】晡明切【正韻】補明切,𠀤丙平聲。

【說文】械也。

【增韻】戎器也。

【世本】蚩尤以金作兵。兵有五,一弓,二殳,三矛,四戈,五戟。又執兵器從戎者曰兵。

【禮·月令】命將帥選士厲兵。

【周禮·夏官】中秋敎治兵。

【廣韻】戎也。又擊敵曰兵之。

【左傳·定十年】公會齊景公于夾谷,齊犁彌使萊人以兵劫公。孔子以公退,曰:士兵之。

【註】命士官擊萊人也。又【禮·曲禮】死𡨥曰兵。

【註】言能捍國難爲𡨥所殺者,謂爲兵也。又必良切,音浜。

【詩·衞風】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史記·天官書】五星同色,天下偃兵,百姓寧昌。

【白虎通】武王望羊,是謂攝揚。盱目𨻰兵,天下富昌。◎按兵古音必良切,自《魏·王粲·刀銘》相時隂陽,制兹利兵。始與淸、呈、形、靈爲韻。《𨻰思王·孟冬篇》武官誡田,講旅統兵。與淸、停爲韻。《贈丁儀王粲》詩:皇佐揚天惠,四海無交兵。與淸、城、名、聲爲韻。《明帝·苦寒行》雖有吳蜀𡨥,春秋足耀兵。與齡、纓爲韻。又【韻補】叶犇謨切,音逋。

【道藏歌】解帶天皇寢,停駕高上兵。玉眞啓角節,翊衞自相扶。

词条更新时间:2024-04-27

兵字的字形演变


後2.29.6(甲)

佚729(甲)

戈冬簋(金)
西周中期

庚壺(金)
春秋晚期

䣄音央血尹征城(金)
春秋晚期

楚王酓干心鼎(金)
戰國晚期

包2.81(楚)

包2.41(楚)

天卜(楚)

郭.老甲.6(楚)

說文古文

說文籀文

說文‧廾部

睡虎地簡15.102(隸)

老子甲26(隸)
西漢

孫子32(隸)
西漢

漢印徵
西漢

曹全碑(隸)
東漢

衡方碑(隸)
東漢

魏受禪表(隸)
曹魏

楷書

兵字的甲骨文


後2.29.6合9469賓組

京津1531合7205

佚729合7204賓組

摭續89合27912

陳100合9468賓組

兵字的金文


戈冬簋西周中期集成4322

䣄音央血尹征城春秋晚期集成425

庚壺春秋晚期集成9733

楚王酓干心鼎戰國晚期集成2794

楚王酓干心鼎戰國晚期集成2794

楚王酓干心盤戰國晚期集成10158

兵字的象形文

读音:bīng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说文籀文;

说文古文;

秦简;

小篆;

汉简;

隶书

读音:bīng

“兵”指兵器,引申士卒、战争等义。《说文》: “兵,械也。” 甲骨文、金文、“说文籀文”及小篆均象双手持“斤” (斤是上古时的兵器兼农具。从出土物看象今木工用的锛斧)形。甲骨文3、“说文古文”将 “斤”写作“干” (干是用树杈制成的原始兵器,见 “干”字释文) ,进一步说明“兵”是武器。并加“人” ,会意持武器的人是“兵” 。秦、汉书简已显今文的雏形; 隶书(汉《朝侯小子残石》 )以直笔方折最终完成了古文字向今文字的转化。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兵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兵
中国大陆
台湾 兵
台湾
香港 兵
香港
日本 兵
日本
韩国 兵
韩国
旧字形 兵
旧字形

兵字说文解字

【卷三】【𠬞】

『說文解字』

械也。从廾持斤,并力之皃。𠈯,古文兵,从人廾干。𠬿,籒文。補明切〖注〗𠡿,古文兵。

『說文解字注』

(兵)械也。械者器之緫名。器曰兵。用器之人亦曰兵。下文云從廾持斤則製字兵與戒同意也。从廾持斤。幷力之皃。補明切。古音在十部。

(𠉔)古文兵。从人廾干。干與斤皆兵器。

(𠬿)籒文兵。

兵字解释

兵字基本属性

  1. 兵的部首:八部外笔画:5笔画总数:7仓颉号码:omc

  2. 四角号码:72801郑码查询:pdaoBig5编码:A74Cgb2312码:B1F8

  3. uni-code:基本区 U+5175首尾分解:丘八部件分解:丘八

  4. 造字法:会意;从丘、从八汉字结构:上下结构汉字五行:水

  5. 异体字:𠦛𠉔𠈯𠬿𠈯 𠉔 𠡿 𠦛 𠬿𠦛𠉔𠈯𠬿

兵字基本含义

  1. 武器:~器。~刃。~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

  2. 战士,军队:~士。~卒。~丁。~戎相见(指武装冲突)。

  3.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法。~家。~机。~衅(战争的争端)。~书。~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荒马乱。~贵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