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康熙字典网络版共收录48079个汉字,含增补、补遗、考证的汉字,提供汉字起源、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询,资料翔实且丰富。
康熙字典 创作共享 免费使用 苏ICP备11037243号-4
辨
【繁体汉字】辨,【汉语拼音】biàn,【汉字注音】ㄅㄧㄢˋ
【语音朗读】
【酉集下】【辛】【辨字五行属水】
【酉集下】【辛字部】
【集韻】【韻會】皮莧切【正韻】備莧切,𠀤音辯。
【說文】判也。
【廣韻】別也。
【易·乾卦】問以辨之。
【禮·學記】離經辨志。
【註】辨,謂考問得其定也。
【周禮·天官】弊羣吏之治,六曰廉辨。
【註】辨,謂辨然于事分明,無有疑惑也。
又【韻會】牀䏶足笫閒也。
【易·剝卦】剝牀以辨。
【疏】牀足之上,牀身之下,分辨處也。
【程傳】牀之幹也。
又變也。
【楚辭·九辨註】辨者,變也。謂𨻰道德以變說君也。
又井地之數也。
【禮·王制·註】京陵之地,九夫爲辨,九辨而當一井。
又姓。
又【集韻】𤰞見切,音徧。與徧通。帀也。
【史記·禮書】萬民和喜,瑞應辨至。
【註】同徧。
又【廣韻】苻蹇切【集韻】【韻會】平免切【正韻】婢免切,𠀤辯上聲。義同。
又【集韻】邦免切,鞭上聲。義同。
又與貶通。
【禮·玉藻】立容辨𤰞,無讇。
【註】辨作貶。容雖貶損𤰞降,不傾側柔媚也。
又【廣韻】普麪切【集韻】【正韻】匹見切,𠀤音片。革中斷也。
【爾雅·釋器】革中絕謂之辨,革中辨謂之韏。
【註】革中斷之名辨,復中分其辨名韏。
【集韻】作㸤。
词条更新时间:2023-10-03
“辡” 是组成“辩、辨” 等字的字根。“辡” ,读biàn,在甲骨文中写作 “” 。 用两个“辛” (古刑具, 表示与刑、 罪有关的人和事)来会意两人在争辩。下有两个横道表示公平。为说明用语言争辩,秦《睡虎地简》在“辡”字中间加一“言”字而成“
” (辩); 金文加 “刀”字表示将争辩双方分开, 判定而写作 “
、
” (辧)。 由于金文的 “辧” 字中间的字符写作 “
” (刀) , 小篆分别用 “
” (刀)和 “
” (力)两个字符与“辡”组成“辧” 、“辦”两个字。《说文》分别释作: “辧,判也。从刀,辡声。” “辦” (办)是努力办事的办。《说文》: “辦,致力也。” “辦”今简化字作 “办” 。 隶书将小篆的弧笔圆折变成平直方折, 分别写作 “
、
、
” 。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说文解字未收录“辨”字头,请参考“辧”字:)
【卷四】【刀】
《說文解字》
判也。从刀辡聲。蒲莧切
《說文解字注》
(辧)判也。小宰傅別,故書作傅辨。朝士判書,故書判爲辨。大鄭辨讀爲別。古辨、判、別三字義同也。辧從刀,俗作辨,爲辨別字。符蹇切。別作從力之辦,爲幹辦字,蒲莧切。古辧別、幹辧無二義,亦無二形二音也。从刀辡聲。十二部。
辨的部首:辛部外笔画:9笔画总数:16仓颉号码:yjilj
四角号码:00441郑码查询:seusBig5编码:BFEBgb2312码:B1E6
uni-code:基本区 U+8FA8首尾分解:辛丿部件分解:立十丨丿立十
造字法:形声;从辛、辨省声汉字结构:左中右结构汉字五行:水
异体字:辯辧辦辧辦 辧 辯辧
分别,分析,明察:~别。~认。~析。~正。~识。明~是非。
古代土地面积单位,九夫为一辨,七辨为一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