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字康熙字典热度:6931

由谷歌提供的广告

【繁体汉字】,【汉语拼音】gǔ,gū,【汉字注音】gǔ,gū,gú

【语音朗读】

【亥集上】【骨】【骨字五行属木】

【亥集上】【骨字部】

【唐韻】【韻會】古忽切【集韻】吉忽切,𠀤音汨。

【說文】肉之覈也。

【釋名】骨,滑也。骨堅而滑也。

【靈樞經】腎主骨,張筋化髓榦,以立身。

【周禮·天官·疾醫】以酸養骨。

【註】酸木味,木根立地中似骨。

【疏】謂似人之骨立肉中者。

【列子·天瑞篇】精神者,天之分。骨骸者,地之分。屬天,淸而散。屬地,濁而聚。

又牲骨。

【禮·祭統】凡爲俎者,以骨爲主。

【儀禮·鄕射禮註】以骨名肉,骨貴也。

又姓。

【隋書·骨儀傳】骨儀,京兆長安人。

又【唐書·東夷傳】新羅,其族名第一骨,第二骨,以自別。

又苦骨,苦參別名。又多骨,白荳𦸅別名。見【本草綱目】。

词条更新时间:2024-04-27

骨字的字形演变


粹1306(甲)

掇1.432(甲)

冎父□斝(金)
商代晚期

包2.263(楚)

仰25.30(楚)

說文‧骨部

睡.日甲55背(隸)

足臂灸經5(隸)

縱橫家書200(隸)
西漢

老子甲36(隸)
西漢

相馬經2下(隸)
西漢

魏上尊號奏(隸)
曹魏

楷書

骨字的甲骨文


粹1306合3236賓組

掇1.432合32770歷組

骨字的象形文

读音:gǔ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甲骨文5;

金文别;

古玺文;

楚简;

秦简别;

小篆骨;

小篆剐;

小篆别;

小篆剔;

隶书骨;

隶书剐

读音:gǔ

“骨”是肉的支撑。 《说文》: “骨, 肉之覈也。从冎有肉。 ” 甲骨文写法很多,多是肩胛骨和肢骨形状。

“剐” 是 “别” 的本字,“剔” 是 “剐” 的同义异写字,都是将肉与骨剔开,分解。《说文》: “剐,分解也。” “剔,解骨也。” “别,分解也。 ”最初, 甲骨文写作 “” , 左边的 “” 是刀形, 右边的 “” 是简化的骨形, 会意以刀剐骨。 “骨”字甲骨文又写作 “” 。 所以秦简、 小篆是在 “” (读guǎ剐)旁加 “刀” , 写作 “” (别)。 而“冎” 正是“骨”字去掉下边的 “月” (肉)。 后由分解骨肉引申为分离、分别义。隶变时分成“剐、别”两个字。以上属会意字。小篆另在“刀” 旁加一声符“易” 字, 写作 “” (剔)。 隶书(汉《曹全碑》 、 《鲜于璜碑》等分别写作 “” 。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骨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骨
中国大陆
台湾 骨
台湾
香港 骨
香港
日本 骨
日本
韩国 骨
韩国
旧字形 骨
旧字形

骨字说文解字

【卷四】【骨】

《說文解字》

肉之覈也。从冎有肉。凡骨之屬皆从骨。古忽切

《說文解字注》

(骨)肉之覈也。西部而:覈,實也。肉中骨曰覈。蔡邕注典引曰:肴覈,食也。肉曰肴,骨曰覈。周禮:丘陵,其植物宜覆物。注云:核物,梅李之屬。小雅:殽核維旅。箋云:豆實菹醢也。籩實有桃梅之屬。按覈、核古今字,故周禮經文作覈,注文作核,古本皆如是。詩殽核,蔡邕所據魯詩作肴覈。梅李謂之覈者,亦肉中有骨也。从冎有肉。去肉爲冎,在肉中爲骨。古忽切。十五部。凡骨之屬皆从骨。

骨字解释

骨字基本属性

  1. 骨的部首:骨部外笔画:0笔画总数:9仓颉号码:bbb

  2. 四角号码:77227郑码查询:lwBig5编码:B0A9gb2312码:B9C7

  3. uni-code:基本区 U+9AA8首尾分解:冂月部件分解:骨

  4. 造字法:象形汉字结构:上下结构汉字五行:木

  5. 异体字:

骨字基本含义

1. 骨 [gǔ]2. 骨 [gū]

骨 [gǔ]
  1.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头。~骼(全身骨头的总称)。~节。~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干(gàn)。

  2.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扇~。

  3.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4.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气。

骨 [gū]
  1. 〔~朵儿(duor )〕尚未开放的花朵。

  2. 〔~碌〕滚动(“碌”读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