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字康熙字典热度:2571

由谷歌提供的广告

【繁体汉字】,【汉语拼音】fén,【汉字注音】ㄈㄣˊ

【语音朗读】

【巳集中】【火】【焚字五行属火】

【巳集中】【火字部】

〔古文〕燔【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符分切,音汾。

【玉篇】燒也。

【集韻】火灼物也。

【書·胤征】玉石俱焚。

【易·離卦】焚如。

【春秋·桓七年】焚咸丘。

【註】焚,火田也。

【禮·月令】仲春毋焚山林。

又【集韻】方問切,音奮。

【左傳·襄二十四年】象有齒,以焚其身。

【註】杜預曰:焚,斃也。服虔曰:焚,讀曰僨僵也。

【集韻】本亦作僨。

又叶汾沿切。

【郭璞·炎山贊】木含陽精,氣結則焚,理其微乎,其妙在傳。

又叶符筠切。

【曹植文】季嗣不維,網漏于秦,崩樂滅學,儒坑禮焚。

【說文】本作燓。

【集韻】或作炃燌。

词条更新时间:2024-04-26

焚字的字形演变


乙4995(甲)

後2.4.5(甲)

京津1437(甲)

京津3870(甲)

前6.21.5(甲)

拾8.2(甲)

粹655(甲)

鄴3下.48.3(甲)

粹653(甲)

鄴3下.39.4(甲)

京都2051(甲)

多友鼎(金)
西周晚期

鄂君啟車節(金)
戰國中期

曾212(楚)

新零.466(楚)

說文‧火部

睡.日甲40背(隸)

魏受禪表(隸)
曹魏

楷書

焚字的甲骨文


鐵87.1合10677賓組

鐵87.1合10677賓組

後2.9.2合10677賓組

後2.9.3合10680賓組

乙4995合11008賓組

乙5594合11007賓組

寧滬2.29合583賓組

簠雜68合584賓組

存2005合10681賓組

後2.4.5合10685賓組

簠帝146合35887黃組

摭續121合28799無名組

金211

甲598合28800無名組

乙29合20768𠂤組

乙47合20709𠂤組

乙123合20766

誠488合28802無名組

乙5500合10198賓組

京津1437

前1.33.1合10682賓組

明藏701

焚字的金文


多友鼎西周晚期集成2835

鄂君啟車節戰國中期集成12110

焚字的象形文

读音:fén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甲骨文5;

甲骨文6;

金文;

说文籀文爨;

小篆焚;

小篆爨;

汉简;

隶书

读音:fén

“焚” 是古代农耕技术,用火烧山林或荒地的野草,除虫积肥。《说文》: “燓 (焚) ,烧田也。” 甲骨文、金文虽字形略异,但均由 “火” 、“林” 、“木” 、“艸” (草)组成,字义十分明显。尤其是甲骨文4-5在火下加一“” (手)或“” (双手), 进一步表明火烧林草是人的行为,非天然野火。小篆在规范和统一字形时,在林间加 “爻”成“棥” (读fán)字,除可烘托被烧田野土色斑驳外,实有添足之嫌。隶书(汉简、晋隶)略去爻赘,伸展笔画,成为今文。

“爨”本指烧火煮饭。《说文》: “齐谓之炊爨。” “说文籀文”写作“”,上边是表示灶洞的“冖” ,下边是双手(廾,读gǒng)捧双“木”燃“火”的情景。小篆写作“” , 上边增加了双手持“同”的字符。 《说文》对此释作: “象持甑,冂为灶口。廾推林内火。”一幅双手捧柴点火塞进灶洞煮饭的画图跃然纸上。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焚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焚
中国大陆
台湾 焚
台湾
香港 焚
香港
日本 焚
日本
韩国 焚
韩国
旧字形 焚
旧字形

焚字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焚”字头,请参考“燓”字:)

【卷十】【火】

《說文解字》

燒田也。从火、棥,棥亦聲。附袁切

《說文解字注》

(焚)燒田也。从火林。各本篆作樊,解作从火棥,棥亦聲。今正。按玉篇、廣韵有焚無燓,焚,符分切。至集韵、類篇乃合焚燓爲一字。而集韵廿二元固單出燓字,符袁切。竊謂棥聲在十四部,焚聲在十三部,份古文作彬,解云焚省聲。是許書當有焚字。況經傳焚字不可枚舉,而未見有燓,知火部燓卽焚之譌。玄應書引說文焚,燒田也。字从火,燒林意也,凡四見,然則唐初本有焚無燓,不獨篇、韵可證也。

焚字解释

焚字基本属性

  1. 焚的部首:火部外笔画:8笔画总数:12仓颉号码:ddf

  2. 四角号码:44809郑码查询:ffuoBig5编码:B549gb2312码:B7D9

  3. uni-code:基本区 U+711A首尾分解:林火部件分解:木木火

  4. 造字法:会意;从林、从火汉字结构:上下结构汉字五行:火

  5. 异体字:炃燓燌燔燓㷊 炃 燌 燓 燔 𤆶 燓

焚字基本含义

  1. 烧:~烧。~毁。~化。~香。~书坑儒。~膏继晷(“膏”,油脂;“晷”,日影;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忧心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