媠字康熙字典热度:219

由谷歌提供的广告

【繁体汉字】,【汉语拼音】tuó,duò,【汉字注音】ㄊㄨㄛˊ

【语音朗读】

【丑集下】【女】【媠字五行属】

【丑集下】【女字部】

【廣韻】他果切【集韻】【韻會】【正韻】吐火切,𠀤音妥。

【揚子·方言】豔美也。

又【集韻】吐臥切,音唾。吳楚衡淮之閒謂好曰娃,南楚之外曰媠,故吳有館娃之宮,漆媠之室。

【前漢·谷永傳】車馬媠游之具。

又奴臥切,音愞。義同。又努果切。同㛂。

又杜果切,音朶。

【說文】不敬也。

又【廣韻】【集韻】𠀤徒臥切。與惰同。

【前漢·外戚傳】李夫人曰:妾不敢以燕媠見帝。又【龔勝傳】媠嫚亡狀。 【說文】作嫷。今省作媠。

词条更新时间:2023-05-29

媠字的字形演变


說文古文

說文‧心部

說文或體

楷書

媠字的象形文

读音:duò


说文古文;

小篆惰;

小篆憜;

小篆嫷;

隶书

读音:duò

“惰” 是轻慢,不敬。《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滕成公来会葬,惰而多涕。 ” 小篆有两个写法: “”, 左旁均从 “心” , 心的甲骨文写作 “” , 金文写作 “” , 都是心脏的形象, 表示惰是心理反映; 右旁其一从 “堕” , 其二省去 “𨸏” , 在这里都是声符; “惰” 属形声字。 “说文古文” 写作 “” , 左旁从 “女” , 是古人对女性的偏见和轻蔑。 隶书将 “心” 字省笔拉直,为楷书 “竪心” 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写作 “惰” 。

注: 小篆中另有一 “” (嫷)字, 与 “媠” 是同一字。 但《说文》另释为“南楚之外谓好曰嫷” ,其实是对古代贵妇雍容懒散的恭维句。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媠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媠
中国大陆
台湾 媠
台湾
日本 媠
日本
韩国 媠
韩国
旧字形 媠
旧字形

媠字说文解字

【】【】

『說文解字注』

古文。漢書韋玄成傳。無媠爾儀。張敞傳。被輕媠之名。若方言媠、美也。南楚之外曰媠。則方俗殊語耳。

媠字解释

媠字基本属性

  1. 媠的部首:女部外笔画:9笔画总数:12仓颉号码:vkmb

  2. 四角号码:44427郑码查询:zmbqBig5编码:nonegb2312码: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5AA0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汉字五行:

  5. 异体字:惰嫷嫷 惰 𡡙

媠字基本含义

1. 媠 [tuó]2. 媠 [duò]

媠 [tuó]
  1. 美好:“形~服兮扬幽若。”

媠 [duò]
  1. 古同“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