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康熙字典网络版共收录48079个汉字,含增补、补遗、考证的汉字,提供汉字起源、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询,资料翔实且丰富。
康熙字典 创作共享 免费使用 苏ICP备11037243号-4
堆
【繁体汉字】堆,【汉语拼音】duī,【汉字注音】ㄉㄨㄟ
【语音朗读】
【丑集中】【土】【堆字五行属土】
【丑集中】【土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都回切,對平聲。聚土也。
【楚辭·九歎】陵魁堆以蔽視兮。
又舍也。
【戰國策】鍾期堆琴。
【註】猶論語舍瑟也。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蜀守李冰,鑿離堆以息水患。堆,一作𡺾。又灩澦堆,在蜀夔州。
【杜甫詩】故馮錦水將雙淚,好過瞿塘灩澦堆。
又鳥名。驪山有鳥,名阿濫堆。唐𤣥宗御玉笛,以其聲翻爲曲。
【張祐詩】至今風俗驪山下,村笛猶吹阿濫堆。
又灰堆。
【金坡遺事】吳俗,除夜將曉,婢僕持杖擊糞壤,致詞祈利市,謂之打灰堆。 【史記】作碓。
【漢書】作𡸠。俗作塠。
词条更新时间:2023-12-07
“𠂤”指高于地面的小土山, 即今日所说的土丘。 《说文》: “𠂤 ,小阜也。 象形。 ” 意思是 “𠂤” 是小一些的 “阜” (读fù, 阜指高大的土山, 上平。 详见 “阜” 释文)。 甲骨文、 金文字形近似, 分别写作 “ 、
、
、
” , 是土堆形的竖写, 如横看则十分明显。 小篆写作 “
” ,虽不如甲、金文象形,仍可看出一脉相传的痕迹。又因军旅集结多选高地而棲, 故 “𠂤” 字横向颠倒看成 “
” , 像人的臀部, 故也有休止义。 表示土丘的字,后来也写作 “堆” 。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卷九】【广】
『說文解字』
屋从上傾下也。从广隹聲。都回切
『說文解字注』
(㢈)屋從上傾下也。㢈之下推也。从广。隹聲。都回切。十五部。
堆的部首:土部外笔画:8笔画总数:11仓颉号码:gog
四角号码:40115郑码查询:bniBig5编码:B0EFgb2312码:B6D1
uni-code:基本区 U+5806首尾分解:土隹部件分解:土隹
造字法:形声;从土、隹声汉字结构:左右结构汉字五行:土
异体字:塠垖㕍 㢈 垖 塠 𠂤 𡌙 𡸄 𡸠 𡸬 𡺾 𣳨 䜃 𡻛
累积在一起的东西:~栈。~房。土~。
累积在一起,聚积在一起:~积。~放。~垒。~摞。~砌。
量词,用于成堆的物或成群的人: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