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康熙字典网络版共收录48079个汉字,含增补、补遗、考证的汉字,提供汉字起源、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询,资料翔实且丰富。
康熙字典 创作共享 免费使用 苏ICP备11037243号-4
道
【繁体汉字】道,【汉语拼音】dào,【汉字注音】
【语音朗读】
【酉集下】【辵】【道字五行属火】
【酉集下】【辵字部】
〔古文〕𨕥衟𡬹【唐韻】徒皓切【集韻】【韻會】【正韻】杜皓切,𠀤陶上聲。
【說文】所行道也。
【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
【詩·小雅】周道如砥。
【前漢·董仲舒傳】道者所由適于治之路也。
又【廣韻】理也,衆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
【易·繫辭】一隂一陽之謂道。
【又】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又順也。
【書·禹貢】九河旣道。
【註】順其道也。
又國名。
【左傳·僖五年】江黃道柏。
【註】道國,在汝南安陽縣南。
又【韻會】州名。漢屬零陵郡,唐營州,攺道州。
又當道,草名。
【博雅】當道,馬舄也。
又【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𠀤陶去聲。
【正韻】言也。
【孝經】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
【大學】如切如磋者,道學也。
又由也。
【禮·禮器】苟無忠信之人,則理不虛道。
【中庸】尊德性而道問學。
又治也。與導同。
【論語】道千乗之國。
【史記·文帝紀】道民之略,在于務本。
又引也。
【左傳·隱五年】請君釋憾于宋,敝邑爲道。
又從也。
【前漢·淮南王傳】諸使者道長安來。
【山海經】風道北來。
【註】道,從也。
又【字彙補】動五切,音覩。
【易林】冬藪枯腐,當風于道。蒙蔽塵埃,左氏勞苦。
又叶徒厚切,頭上聲。
【詩·衞風】牆有茨,不可道也。叶下醜。
词条更新时间:2023-12-02
“道”是道路,引申为道德、道理等抽象的概念。《说文》: “道,所行道也。 ”金文用人的头形 “” 来代表人, 用路口形 “
” (行)和代表脚(趾)的 “
”表示走路。 小篆将 “行、 止”合成“辵” (读chuò, 作为部首俗称 “走之” ),此形是道路的 “道” 。金文3-4和石鼓文、“说文古文”另加手形(寸、又。在古文字中是指手腕那部分的长度,也代表手),表示用手给人指路,此时是指导的 “導”字。《说文》: “导引也。”汉帛书虽已隶化,“走之”旁仍可看到篆书的痕迹。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卷二】【辵】
《說文解字》
所行道也。从辵从𩠐。一達謂之道。𡬹,古文道从𩠐寸。徒皓切〖注〗衟、𨕥,亦古文道。
《說文解字注》
(道)所行道也。毛傳每云行道也。道者人所行,故亦謂之行。道之引伸爲道理,亦爲引道。从辵首,首者,行所達也。首亦聲徒晧切。古音在三部。一達謂之道。釋宮文:行部偁四達謂之衢,九部偁九達謂之馗。按許三偁當是一例。當作一達謂之道。从辵首。道人所行也,故从辵。此猶上文邍人所登故从辵也。自邍以下字皆不系於人,故發其例如此。許書多經淺人改竄,遂不可讀矣。
(𡬹)古文道,从首寸。从寸者如九軌七軌五軌。
道的部首:辵部外笔画:9笔画总数:12仓颉号码:ythu
四角号码:38306郑码查询:uanwBig5编码:B944gb2312码:B5C0
uni-code:基本区 U+9053首尾分解:辶首部件分解:首辶
造字法:形声;从辶、首声汉字结构:半包围结构汉字五行:火
异体字:𨖁𨕥𡬹𨗓 𨖁 𨕥 𨔞 𡬹 衟 衜 噵 𠐵 𨖁𨕥𡬹
路,方向,途径:~路。铁~。志同~合。
指法则、规律:~理。~德。~义。得~多助,失~寡助。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学。传~。修~。
方法,办法,技术:门~。医~。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
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观(guàn )。~士。~姑。~行(háng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
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会~门。一贯~。
说,讲:~白。常言~。能说会~。
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线条:铅笔~儿。
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
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量词:一~大河。两~门。上三~漆。
计量单位,“忽米”的通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