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字康熙字典热度:962

由谷歌提供的广告

【繁体汉字】,【汉语拼音】zhēng,【汉字注音】ㄓㄥ

【语音朗读】

【未集上】【竹】【筝字五行属木】

【未集上】【竹字部】

【廣韻】側莖切【集韻】【韻會】甾莖切。

【正韻】甾耕切,𠀤音爭。

【說文】鼓絃竹身樂也。

【通典】箏,秦聲也。

【急就篇註】箏,瑟類,本十二絃,今則十三。

【風俗通】箏,蒙恬所造。

【集韻】秦俗薄惡,有父子爭瑟者,各入其半,當時名爲箏。

【釋名】箏,施絃高急,箏箏然也。

【傅元·箏賦序】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準六合,柱擬十二月,設之則四象在,鼓之則五音發。

【史記·樂書】唐有軋箏。

【註】以片竹潤其端,而軋之有聲。

又簷前鐵馬曰風箏。風動成音,自諧宮商。

【元稹·連昌宮辭】鳥啄風箏碎珠玉。

又草名。

【爾雅·釋草】傅,橫木。

【註】一名結縷,俗謂之鼓箏草。

词条更新时间:2024-05-21

筝字的字形演变


說文‧竹部

楷書

筝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筝
中国大陆
台湾 筝
台湾
日本 筝
日本
韩国 筝
韩国
旧字形 筝
旧字形

筝字说文解字

【卷五】【竹】

『說文解字』

鼓弦竹身樂也。从竹爭聲。側莖切

『說文解字注』

五弦筑身樂也。各本作𡔷弦竹身。不可通。今依太平御覽正。風俗通曰。箏、謹按樂記五弦筑身也。今幷梁二州箏形如瑟。不知誰所改作也。或曰秦蒙恬所造。據此知古箏五弦。恬乃改十二弦。變形如瑟耳。魏晉以後。箏皆如瑟十二弦。唐至今十三弦。筑似箏、細項。古筑與箏相似、不同瑟也。言筑。身者、以見形如瑟者之非古也。言五弦筑身者、以見箏之弦少於筑也。宋書樂志改筑身爲瑟身。誤矣。从竹。筑本竹聲。故从竹。卽从筑省也。筑箏皆木爲之。爭聲。側莖切。十一部。

筝字解释

筝字基本属性

  1. 筝的部首:竹部外笔画:6笔画总数:12仓颉号码:hnsd

  2. 四角号码:88507郑码查询:mrxbBig5编码:BAE5gb2312码:F3DD

  3. uni-code:基本区 U+7B5D首尾分解:⺮争部件分解:竹⺈彐亅

  4. 造字法:形声;从竹、争声汉字结构:上下结构汉字五行:木

  5. 异体字:箏

筝字基本含义

  1. 弦乐器,木制长形。古代十三或十六根弦,现为二十五根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