㫃字康熙字典热度:1338

由谷歌提供的广告

【繁体汉字】,【汉语拼音】yǎn,【汉字注音】ㄧㄢˇ

【语音朗读】

【卯集下】【方】【㫃字五行属】

【卯集下】【方字部】

【玉篇】【唐韻】【廣韻】【韻會】於幰切【集韻】【類篇】隱幰切,𠀤音匽。與偃同。

【說文】旌旗之遊㫃蹇之貌。从屮。曲而下垂,㫃相出入也。

又人名。字子游。

【玉篇】舞歌。今作偃。

又【廣韻】【集韻】𠀤於蹇切,音鼴。義同。

词条更新时间:2024-04-20

㫃字的字形演变


甲944(甲)

存1644(甲)

戈爵(金)
商代晚期或西周早期

走馬休盤(金)
西周中期

說文古文

說文‧㫃部

楷書

㫃字的甲骨文


甲944合17159賓組

乙357合21988子組

前5.5.7合22758出組

前5.6.1合35347黃組

後1.22.1合32103歷組

簠雜47合303

珠777合7325賓組

粹4合28207

粹282合27352無名組

粹1196合31136無名組

粹1196合31136無名組

存1644合25015

明藏684

乙6310合6948賓組

簠歲16合303

京都3123合5011𠂤組

㫃字的金文


戈爵商代晚期或西周早期集成7626

走馬休盤西周中期集成10170

㫃字的象形文

读音:yǎn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甲骨文5;

甲骨文6;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说文古文;

古陶文;

古玺文;

小篆㫃;

小篆旂;

小篆旗

读音:yǎn

“㫃”在古文字中是个部首字。甲骨文、金文写作“” , 确象一根旗杆上飘扬着旗布(布条)的形状, 是原始的旗帜形。 《说文》: “㫃, 旌旗之游, 㫃蹇之貌。 ” 由 “㫃”组成的字多与旗帜有关。“旗” 、“旂”都指旗帜。“旗” 又专指上面有熊虎图案的军旗。《说文》: “旗,熊旗五游,以象罚星,士卒以为期。” “旂 ”指画有双龙,竿头系有铃的旗帜。《说文》 : “旂,旗有众铃以令众也。 ” “旗, 旂”金文均以 “㫃”作形符, 以 “丌、其”或“斤”作声符,属形声字范畴。隶书分别写作“” 。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㫃字说文解字

【卷七】【㫃】

『說文解字』

旌旗之游,㫃蹇之皃。从屮,曲而下,垂㫃相出入也。讀若偃。古人名㫃,字子游。凡㫃人之屬皆从㫃。㫃,古文㫃字。象形。及象旌旗之游。於幰切

『說文解字注』

(㫃)旌旗之游㫃蹇之皃。旌旗者、旗之通偁。旌有羽者。其未有羽者。各舉其一以該九旗也。王逸九歌注云。偃蹇、舞皃。大人賦說旌旗曰。掉拮撟以偃蹇。張揖曰。偃蹇、高皃。从屮曲而𡍮下㫃相出入也。此十一字當作从屮、曲而下?者游、从入、游相出入也十五字。从屮者、與豈?屵同意。謂杠首之上見者。曲而下垂者象游。游相出入者、謂从風往復如一出一入然。故从入。大徐云。此字从屮下垂當只作?。相承多一畫。玉裁謂。从屮謂竿首。下垂謂游也。鼎臣殊誤會。讀若偃。於幰切。十四部。古人名㫃字子游。晉有籍偃、荀偃。鄭有公子偃、駟偃。孔子弟子有言偃。皆字游。今之經傳皆變作偃。偃行而㫃廢矣。凡㫃之屬皆从㫃。

((图309A-01))古文㫃字。象旌旗之游及㫃之形。此小徐本也。大徐作象形及象旌旗之游。皆不可通。其篆形各本古文與上小篆文皆不可分別。惟小徐本牽連其上端略異。與古文四聲韵及汗簡合。此等不能強爲之說。或曰當是㫃古文以爲偃字七字之誤。

㫃字解释

㫃字基本属性

  1. 㫃的部首:方部外笔画:2笔画总数:6仓颉号码:yso

  2. 四角号码:08200郑码查询:syodBig5编码:gb2312码:

  3. uni-code:扩展A U+3AC3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汉字结构:左右结构汉字五行:

  5. 异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