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康熙字典网络版共收录48079个汉字,含增补、补遗、考证的汉字,提供汉字起源、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询,资料翔实且丰富。
康熙字典 创作共享 免费使用 苏ICP备11037243号-4
温
【繁体汉字】溫,【汉语拼音】wēn,【汉字注音】ㄨㄣ
【语音朗读】
【巳集上】【水】【温字五行属土】
【巳集上】【水字部】
【唐韻】烏魂切【集韻】【韻會】【正韻】烏昆切,𠀤音蕰。水名。
【說文】水出犍爲涪南入黔水。又水名。
【山海經】温水,出崆峒山,在臨汾南入河。
又洛水之別名。
【易·乾鑿度】王者有盛德之應,則洛水先温,故號温洛。
又水名。
【水經】温水,出牂柯夜郎縣。
又泉名。
【潘岳·西征賦】湯井温谷。
【註】卽温泉也。
又地名。
【左傳·隱三年】取温之麥。
【註】温,今河內温縣。
【廣輿記】今屬懷慶府。
又郡名。温州府,今屬浙江。
又色和曰温。
【論語】色思温。
又性純粹曰温。
【詩·秦風】温其如玉。
又【爾雅·釋訓】温温,柔也。
【疏】寬緩和柔也。
【詩·大雅】温温恭人。
又煖也。
【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襲狐貉之温者,不憂至寒之淒愴。
又燖也。
【中庸】温故而知新。
【註】温如燖温之温,謂故學之熟矣,復時習之謂之温。
又風名。
【禮·月令】季夏温風始至。
又姓。
【廣韻】唐叔虞之後,受封于河內温,因以命氏。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紆問切,音醖。温藉也。同蘊。
【詩·小雅】飮酒温克。
【箋】苞裹曰藴,謂藴藉自持,含容之義。經中作温者,蓋古字通用。
又讀作盜。
【史記·周本紀】周繆王得驥温驪。
【索隱】温音盜,徐廣曰温,一作盜。盜竊也。淺靑色。
又【韻補】叶紆權切,音淵。
【蘇軾詩】四時盛衰各有態,搖落悽愴驚寒温。南山孤松積雪底,抱凍不死誰能賢。
词条更新时间:2023-12-10
“昷” 是 “温” 的初文。 甲骨文写作 “” , 由 “日、 人、 皿” 组成。象人在太阳照晒下的盆内洗浴,以此会意天气温暖,水温和。金文将 “日”写作“囧” (读jiōng,表示有棂的窗口进光),仍有日光义; 或增“氵” (水)表示水温。 古玺文写作 “
” , 将“人” 容入 “日” 内。 小篆在此基础上加“水”写作“
” (温), 先指河名(今贵州洪江) , 后取代 “昷”字表示水温、气温。隶书(汉帛书、 《张迁碑》等)写作“
、
” , “昷”则逐步被淘汰。
注: 金文4写作 “” , 上边是从山峰上流下的水, 表示温泉, 下边是“皿”上有“火” 和水珠形,将水变温的元素均表现出来。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卷十一】【水】
『說文解字』
水。出犍爲涪,南入黔水。从水𥁕聲。烏魂切
『說文解字注』
溫水。出楗爲符。句。南入黔水。楗依王氏宋本從木。?釋曰。漢碑犍爲皆作楗爲。是也。符各本作涪。誤。今正。地理志犍爲郡符下云。溫水、南至鄨。入黚水。黚水亦南至鄨。入江。按黚黔音同。黔水卽黚水。水經於江水曰。又東過枳縣西。延江水從牂柯郡北流西屈注之。枳縣今重慶府涪州治也。枳與涪陵縣壤接。今涪州城東北有黔江。南自貴州合諸水入焉。亦曰烏江。亦曰涪江。亦曰涪陵江。此水自西而東而北。源流二千三百里。詳見水道提綱。會貴州大定、貴陽、遵義、平越、石阡、思南六府及湖廣施南半府、四川酉陽、黔江、彭水、南川、涪州諸水。實巨川也。水經注延江篇曰。溫水、一曰煗水。出犍爲符縣而南入黚水。黚水亦出符縣南、與溫水會。俱南入鄨水。江水篇曰。華陽記曰。枳縣抂江州巴郡東四百里。治涪陵水會。皆烏江之源委也。漢志今本疑有奪字。以水經注正之。疑當云溫水至鄨入黚水。黚水亦出符至鄨。北入江。鄨非入江之地。今云至鄨入江。非例也。水經之延江水、於江水條曰枳縣西注江。於延江條曰至沅陵縣入於沅。酈氏有一水枝分之說。但許不言黔水所入。班但言黚水入江。不言何處入江。古人略之。葢其愼也。水道提綱綜緝冣詳。而覈之古籍猝難互證。犍爲符縣今四川瀘州合江縣其地也。从水。𥁕聲。烏䰟切。十三部。今以爲溫煗字。許意當用𥁕爲溫煗。
温的部首:水部外笔画:9笔画总数:12仓颉号码:eabt
四角号码:36112郑码查询:vklkBig5编码:B7C5gb2312码:CEC2
uni-code:基本区 U+6E29首尾分解:氵昷部件分解:氵日皿
造字法:形声;左形右声汉字结构:左右结构汉字五行:土
异体字:溫昷溫 昷 𣽭 𤀄
不冷不热:~带。保~。降~。~泉。~和。~床。
性情柔和:~柔。~存(抚慰体贴)。~情。~顺。~静。~良。~文尔雅。
稍微加热:把酒~一下。
复习:~习。~故而知新。
古同“瘟”。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