驮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
驮字说文解字
驮的基本解释
驮
【繁体汉字】馱,【汉语拼音】tuó,【汉字注音】ㄊㄨㄛˊ
【语音朗读】
【亥集上】【馬】【驮字五行属火】
【亥集上】【馬字部】
【廣韻】徒河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何切,𠀤音駝。
【玉篇】馬負貌。
【廣韻】馱,騎也。
【李白詩】吳姬十五細馬馱。
又【韻會】或作他。
【揚子·方言】凡以驢馬馲駝載物者謂之負他。
又或作佗。
【前漢·趙充國傳】以一馬自佗負。
【師古註】凡以畜產載負物者,皆謂之佗。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唐佐切,佗上聲。又【集韻】【五音集韻】𠀤徒蓋切,音大。義𠀤同。
又【集韻】縣名,在江夏。
词条更新时间:2023-09-28
【卷十】【馬】
『說文解字』
負物也。从馬大聲。此俗語也。唐佐切
驮的部首:馬部外笔画:3笔画总数:6仓颉号码:nmk
四角号码:74180郑码查询:xgdBig5编码:B9A4gb2312码:CDD4
uni-code:基本区 U+9A6E首尾分解:马大部件分解:马大
造字法:形声;从马、大声汉字结构:左右结构汉字五行:火
异体字:馱駄馱 駄 䭾 𨈷
1. 驮 [tuó]
用背负载:~运。~着两袋米。
子集丑集寅集卯集辰集巳集午集未集申集酉集戌集亥集備考補遺考證按部首查询康熙字典起名大全
萕省𦷱戍趜䀘颖珤𧉄𢚆畍閏𧞟㱳𦏨癒𧗵𣟰梤𠰑蓩𧤵𪈟諀𧟛祔𧝅狺𥉄𤄎𧨡儴𧸯虦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