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字康熙字典热度:2670

由谷歌提供的广告

【繁体汉字】,【汉语拼音】shǔ,【汉字注音】ㄕㄨˇ

【语音朗读】

【亥集下】【黍】【黍字五行属金】

【亥集下】【黍字部】

【唐韻】【集韻】舒呂切【韻會】【正韻】賞呂切,𠀤音暑。

【說文】禾屬而黏者也。以大暑而種,故謂之黍,从禾,雨省聲。孔子曰:黍可爲酒,禾入水也。

【字彙】粟屬。苗似蘆,高丈餘,穗黑色,實圓重,土宜高燥。

【詩緝】黍有二種,黏者爲秫,可以釀酒。不黏者爲黍,如稻之有秔糯也。

【爾雅翼】黍,大體似稷,故古人倂言黍稷,今人謂黍爲黍穄。

【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黍曰薌合。

又角黍。

【續齊諧記】角黍,菰叶裹黏米爲之,楚俗投汨羅水祠屈原。

又地名。

【左傳·哀七年】宋人築五邑,一曰黍丘。

【註】梁國下邑縣西南有黍丘亭。又【史記·秦本紀】秦取韓負黍。

又弓名。

【荀子·性惡篇】繁弱鉅黍,古之良弓。

又黃鳥,一名搏黍。

又蟲名。

【爾雅·釋蟲】委黍。

【註】䑕婦別名。

又蓬名。

【爾雅·釋草】薦黍蓬。 【六書·精薀】黍下從氽,象細粒散垂之形。


考證:〔【左傳·哀八年】晉人築五邑。〕 謹照原文八年改七年。晉人改宋人。

词条更新时间:2024-04-20

黍字的字形演变


鐵248.1(甲)

甲3034(甲)

續4.27.6(甲)

甲2665(甲)

簠歲14(甲)

乙6725(甲)

前4.39.8(甲)

寧滬2.106(甲)

明藏447(甲)

仲𠭯父盤(金)
西周

說文‧黍部

五十二病方239(隸)

睡虎地簡11.33(隸)

洛陽西郊漢墓陶文(隸)
西漢

白石神君碑(隸)
東漢

孔宙碑(隸)
東漢

石經魯詩殘碑(隸)
東漢

楷書

黍字的甲骨文


甲2999合10020

甲3034

鐵72.2合9953

鐵219.4合15337

鐵248.1合9951賓組

前3.29.6合9985賓組

甲592合33224

佚531合10132賓組

甲2665合9942

甲3274合9543

甲3814合10009

乙1968合1772賓組

餘11.2合9979賓組

前3.29.5合9987

前4.30.2合12賓組

前4.39.7

前4.39.8合9549

前4.40.2合9943

前4.40.3合10003賓組

後1.31.12合9990

後2.28.14合9935賓組

後2.40.15合9599賓組

佚762合9973

粹895合10001

粹879合9968賓組

粹889合9943

續4.27.3合9967

續4.27.6合9532

存下60合9544

存下164合9966

存下168合9516

存下169合9977賓組

坊間3.17

掇2.437合9956賓組

明藏447

簠歲13合9948賓組

燕491合10047賓組

乙1044合9946

乙1398合9945

乙2217合9525賓組

乙6725合9950賓組

乙6964合9525賓組

簠歲14合9937

甲347合18752賓組

前4.40.1合10138

黍字的金文


仲𠭯父盤西周三代/十七/十

黍字的象形文

读音:shǔ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甲骨文5;

甲骨文6;

金文;

秦简;

小篆黍;

小篆黏;

隶书

读音:shǔ

“黍”是个部首字。是一种有粘性的粮食作物,可酿酒。《说文》:“黍, 禾属而粘者也。 以大暑而种, 故谓之黍。 ” 甲骨文写作 “” 。 或象散穗的植株形; 或象禾下有水, 表示可制水酒。 金文将水置于左边, 写作 “” 。 笔者疑为水稻形。 秦简、 小篆将水置于禾下写作 “” 。 隶书(汉《白石神君碑》 )省笔写作 “” , 成为今文。

“黏” 是“黍” 为黏米的证字。《说文》: “黏,相箸(着)也。从黍,占声。 ” 这里的 “箸” 是指粘着。 小篆写作 “” , 是在“黍” 旁加一声符“占” 字。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黍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黍
中国大陆
台湾 黍
台湾
香港 黍
香港
日本 黍
日本
韩国 黍
韩国
旧字形 黍
旧字形

黍字说文解字

【卷七】【黍】

『說文解字』

禾屬而黏者也。以大暑而穜,故謂之黍。从禾,雨省聲。孔子曰:“黍可爲酒,禾入水也。”凡黍之屬皆从黍。舒呂切

『說文解字注』

(黍)許云雨省聲。則篆體當如是。引孔子曰者。其別說也。禾屬而黏者也。九穀攷曰。以禾況黍。謂黍爲禾屬而黏者。非謂禾爲黍屬而不黏者也。禾屬而黏者黍。禾屬而不黏者𪎭。對文異。散文則通偁黍。謂之禾屬。要之皆非禾也。今山西人無論黏與不黏統呼之曰𪎭黍。太原以東則呼黏者爲黍子。不黏者爲𪎭子。黍宜爲酒、爲羞籩之餌餈、爲酏粥。𪎭宜爲飯。禾黍稻稷各有黏不黏二種。按黍爲禾屬者。其米之大小相等也。其𥝩異。禾穗下垂如椎而粒聚。黍𥝩略如稻而舒散。㠯大暑而穜。故謂之黍。大衍字也。九穀攷曰。伏生尙書大傳、淮南、劉向說苑皆云。大火中種黍菽。而吕氏春秋則云。日至樹麻與菽。麻正𪎭之誤。又夏小正。五月初昏大火中種黍菽糜。糜字因下文誤衍。諸書皆言種黍以夏至。說文獨言以大暑。葢言種暑之極時。其正時實夏至也。玉裁謂。種植有定時。古今所同。非可叚借。許書經轉寫妄增一字耳。以暑種故謂之黍。猶二月生、八月孰得中和。故謂之禾。皆以曡韵訓釋。从禾。雨省聲。舒吕切。五部。孔子曰。黍可爲酒。如稬與秫皆宜酒。故从禾入水也。依廣韵補故从二字。此說字形之異說也。凡云孔子曰者、通人所傳。以禾入水不見其必爲酒。故先雨省聲之說。而禾入水會意之說次之。今之隷書則从禾入水。不从雨省。凡黍之屬皆从黍。

黍字解释

黍字基本属性

  1. 黍的部首:黍部外笔画:0笔画总数:12仓颉号码:hdoe

  2. 四角号码:20909郑码查询:mfokBig5编码:B6C1gb2312码:CAF2

  3. uni-code:基本区 U+9ECD首尾分解:禾水部件分解:禾人水

  4. 造字法:形声;从禾、雨声汉字结构:上下结构汉字五行:金

  5. 异体字:𥞆 𥞫

黍字基本含义

  1. 〔~子〕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线形,子实淡黄色,去皮后称黄米,比小米稍大,煮熟后有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