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字康熙字典热度:2495

由谷歌提供的广告

湿

【繁体汉字】,【汉语拼音】shī,【汉字注音】ㄕ

【语音朗读】

【巳集上】【水】【湿字五行属水】

【巳集上】【水字部】

〔古文〕𦒣【唐韻】他合切【集韻】【正韻】託合切,𠀤音沓。水名。

【說文】水出東郡東武陽,入海。

【水經注】濕水,出累頭山。一曰治水。

又【廣韻】【集韻】【韻會】失入切【正韻】實執切,𠀤音𥌁與溼同。

【說文】幽溼也。或作濕。

又【集韻】叱入切,音蟄。濕濕,牛呞動耳貌。

【詩·小雅】其耳濕濕。

又鄂合切,音𡀾。濕隂,漢侯國名。

又席入切,音習。與隰同。坂下溼也。或作濕。 【通雅】濕溼漯顯𩔰以形相借。

【集韻】漯㶟濕三字同。水出鴈門。○按《說文》濕水,卽禹貢孟子濟漯之漯。蓋濕乃漯本字也。後以漯爲濕,又轉以濕爲乾溼之溼。𩔰字原从糸作,不从亚。

词条更新时间:2024-05-17

湿字的字形演变


說文‧水部

老子乙前110下(隸)
西漢

濕成鼎(隸)
西漢

漢印徵
西漢

武威醫簡85乙(隸)
東漢

禮器碑陰(隸)
東漢

楷書

湿字的象形文

读音:shī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金文;

石鼓文;

小篆湿;

小篆溼;

汉帛书;

隶书

读音:shī

“湿” 初指河名,《说文》 : “湿,水。出东郡东武阳,入海。” 后与 “溼” 混同。 “溼” 是阴暗潮湿。 甲骨文写作 “” 。 左边是水的形状,表示因水而湿; 右边用数横和两束丝表示被水洇湿; 下边或增 “止” ,止是脚,用以表示接触地下。石鼓文将表示地下的 “止” 直写作“土” 。 小篆据此写作 “” , 会意丝因放在有水的土地上而潮湿。《说文》称: “溼,幽溼也。从水; 一,所以覆也,覆而有土,故溼也。”隶书(汉《礼器碑》 )等写作“” , 成为简化字写作“湿” 的基础。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湿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湿
中国大陆
台湾 湿
台湾
日本 湿
日本
韩国 湿
韩国
旧字形 湿
旧字形

湿字说文解字

【卷十一】【水】

『說文解字』

水。出東郡東武陽,入海。从水㬎聲。桑欽云:出平原高唐。他合切

『說文解字注』

(濕)濕水,出東郡東武陽,入海。東郡東武陽,二志同。今山東曹州府朝城縣縣東南有東武陽城是也。前志東武陽下曰:禹治漯水,東北至千乘入海,過郡三,行千二十里。過郡三者,東郡、平原、千乘也。水經曰:河水,又東北過高唐縣東。注云:河水於縣漯水注之。漯水上承河水於東武陽縣東南,而北逕武陽新城東。又逕東武陽故城南。又北逕陽平縣故城東。又北絕莘道城之西北。又東北逕樂平縣故城東。又北逕𦕼城縣故城西。又東北逕淸河縣故城北。又東北逕文鄉城東南。又東北逕博平縣故城南。又東北逕瑗縣故城西。又東北逕高唐縣故城東。又東北逕濕陰縣故城北。又東北逕著縣故城南。又東北逕崔氏城北。又東逕鄒平縣故城北。又東北逕建信縣故城北。又東北逕千乘縣二城閒。又東北爲馬常坈,亂河枝流而入於海。按此班、許所說故道也。河渠書:禹以爲河所從來者高,水湍悍,難以行平地,數爲敗,乃厮二渠以引其河。漢書音義曰:二渠,其一出貝丘西南,南折者也。其一則漯川。出貝丘者,王莽時遂空,唯用漯耳。玉裁謂濕水故瀆,今不可詳。从水㬎聲。它合切。七部。按日部𣊡讀若唫,此濕所以在七部也。漢隷以濕爲燥溼字,乃以漯爲泲濕字。累者,俗絫字,在十六部,於音殊遠隔也。桑欽云:出平原高唐。平原郡高唐,二志同。今山東濟南府禹城縣西南有高唐故城。左傳襄十九年、廿五年、昭十年、哀十年之高唐也。前志高唐下曰:桑欽言漯水所出。酈注河水篇云:按竹書、穆天子傳兩言濕水。尋其沿歴逕趣,不得近出高唐也。桑氏所言葢津流所出,次於是閒也。玉裁按:桑舉其源之近者耳。今禹城縣濕水已不可詳。

湿字解释

湿字基本属性

  1. 湿的部首:水部外笔画:9笔画总数:12仓颉号码:eatc

  2. 四角号码:36112郑码查询:vkkuBig5编码:C0E3gb2312码:CAAA

  3. uni-code:基本区 U+6E7F首尾分解:氵显部件分解:氵日业

  4. 造字法:形声;从氵、显声汉字结构:左右结构汉字五行:水

  5. 异体字:濕溼濕 溼 𣶖 𣺯 𤂽 𤃁

湿字基本含义

  1. 沾了水或是含的水分多,与“干”相对:~度。潮~。~润。~热。~漉漉。

  2. 中医学名词:~气。~邪。~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