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字康熙字典热度:3390

由谷歌提供的广告

【繁体汉字】,【汉语拼音】āo,áo,【汉字注音】áo,āo

【语音朗读】

【巳集中】【火】【熬字五行属火】

【巳集中】【火字部】

【唐韻】五牢切【集韻】【韻會】【正韻】牛刀切,𠀤音敖。

【說文】本作𤏺。乾煎也。

【揚子·方言】凡以火而乾五穀之類,自山而東,齊楚以往,謂之熬。

【禮·內則】煎醢加于陸稻上,沃之以膏,曰淳熬。

【周禮·地官·舍人】共飯米熬穀。

【後漢·邊讓傳】少汁,則熬而不可熟。

又與嗸通。

【前漢·陳湯傳】衆庶熬熬苦之。

【註】愁聲。 【說文】或作䵅。

【集韻】或作𩱏。

词条更新时间:2024-04-26

熬字的字形演变


兮熬壺(金)
西周晚期

包2.257(楚)

說文‧火部

說文或體

一號墓木牌18(隸)
西漢

長沙砂子塘西漢墓木封泥匣(隸)
西漢

楷書

熬字的金文


兮熬壺西周晚期集成9671

熬字的象形文

读音:áo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金文熬;

石鼓文敖;

石鼓文骜;

小篆敖;

小篆傲;

小篆熬;

小篆䵅;

小篆獒;

小篆獒;

小篆螯;

小篆骜;

三体石经

读音:áo

“敖”是出游,游戏。《说文》: “敖,出游也。从出,从放。”属会意字。金文1-3的左边均象头戴羽饰的人形,是舞蹈或游戏时的装束; 右边的“攴” (读pū)字是手持器具形,疑是舞蹈的指挥人。小篆或受石鼓文的影响,将人形写作 “方” ,与 “攴”组成 “放” ; 头上的羽饰变成 “出” ,故有 “从出, 放声” 的解释。 隶书写作 “” 。 从而成为今文。 后又加表示行走的 “辵” (读chuò,即 “辶” ,俗称“走之” ),成为专指出游的 “遨”字; 而“敖”则因舞蹈、游戏动作的不羁而多表骄傲、狂妄义。后加 “人” 成“傲” 。“敖” 用作义符,加 “鱼、犬、虫、马”等字组成 “鳌、獒、螯、骜”等一批表示有强劲桀骜特征的与动物有关的字。用作声符,加 “火”成煎熬、熬煮的 “熬” 。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图为 “象形字书画” 《敖》

敖是出游, 游戏。金文写作“”或“” 。左边是头戴羽饰的人形, 是舞蹈祭祀或游戏的装束 右边的 “” 字是手持器具形,当是舞蹈的指挥者。小篆受石鼓文的影响将人形写作 “方” 与 “攴”组成 “放” 字。头上的羽饰变成 “出” 。故《说文》: “称放,从出” 。这是许慎公未审甲、金文造成误会。 隸变时写作 “” 。 小篆为应证敖是人的行为, 另加“人”旁作 “” 。 后又加表示行走义的 “辵” 而成出游的遨字。另《石经》中有一“”字, 表现人趾高气傲, 目空一切的样子。为一古人名,义同 “傲” 。

大熊书于石门

规格: 高118CM 宽68CM

熬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熬
中国大陆
台湾 熬
台湾
香港 熬
香港
日本 熬
日本
韩国 熬
韩国
旧字形 熬
旧字形

熬字说文解字

【卷十】【火】

『說文解字』

乾煎也。从火敖聲。䵅,𤎅或从麥。五牢切

『說文解字注』

(熬)乾𤋎也。方言。𤎅,火幹也。凡以火而幹五榖之類,自山而東齊楚以往謂之𤎅。从火敖聲。五牢切。二部。

(䵅)𤎅或从麥作。

熬字解释

熬字基本属性

  1. 熬的部首:火部外笔画:10笔画总数:14仓颉号码:gkf

  2. 四角号码:58334郑码查询:cimuBig5编码:BCF5gb2312码:B0BE

  3. uni-code:基本区 U+71AC首尾分解:敖灬部件分解:士方攵灬

  4. 造字法:形声;从灬、敖省声汉字结构:上下结构汉字五行:火

  5. 异体字:𤎅𤏺𪍾䵅𪍮䵅 𤎅 𤏺 𩱏 𪌑 𪌠 𪍮 𪍾 𤎅𤏺𪍾䵅𪍮

熬字基本含义

1. 熬 [āo]2. 熬 [áo]

熬 [āo]
  1. 烹调方法,把蔬菜等放在水里煮:~白菜。

熬 [áo]
  1. 久煮:~粥。~药。

  2. 忍受,耐苦支持:煎~。~夜。~炼。

  3. 古同“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