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字康熙字典热度:3595

由谷歌提供的广告

【繁体汉字】,【汉语拼音】mài,【汉字注音】ㄇㄞˋ

【语音朗读】

【亥集下】【麥】【麦字五行属水】

【亥集下】【麥字部】

【正字通】俗麥字。


(麥)【唐韻】【集韻】莫獲切【韻會】【正韻】莫白切,𠀤音脈。

【說文】麥,芒穀,秋種厚薶麥金也。金王而生,火王而死。

【禮·月令】孟夏麥秋至。

【蔡邕曰】百穀各以初生爲春,熟爲秋。麥以初夏熟,故四月於麥爲秋。又【前漢·武帝紀】勸民種宿麥。

【註】師古曰:歲冬種之,經歲乃熟,故云宿麥。

又一種蕎麥,一名烏麥。南北皆種之,亦名荍麥。

又【爾雅·釋草】蘥雀麥。

【註】卽燕麥也。

又【爾雅·釋草】大菊蘧麥。

【註】大菊,一名麥句薑,卽瞿麥。

又姓。

【隋書】有麥鐵杖。

又【集韻】訖力切,音極。

【詩·鄘風】爰采麥矣,沫之北矣。又【豳風】黍稷重穋,禾麻菽麥。

又叶莫故切,音暮。

【晉太和末童謠】白門種小麥,叶上路。○按麥从來不从夾,从夊不从夕。來象其實,夊象其根。俗作麥,非。又楊愼謂麥有昧音。引范文正公安撫江淮,進民閒所食烏昧草,謂卽今燕麥也。淮南謂麥爲昧,故史從音爲文,殊不知燕麥卽野稷也。升庵失考,乃引范文正所進烏昧草當之,蓋鳥昧草實蕨也。附辨於此。麥作夾下夂。

词条更新时间:2024-07-27

麦字的字形演变


甲12.18(甲)

甲3918(甲)

前4.40.4(甲)

麥盉(金)
西周早期

麥方鼎(金)
西周早期

說文‧麥部

睡虎地簡12.38(隸)

一號墓竹簡203(隸)
西漢

居延簡甲1470A(隸)
西漢

西狹頌(隸)
東漢

楷書

麦字的象形文

读音:mài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小篆;

隶书

读音:mài

“麦”本指粮食作物麦子。 《说文》: “麦,芒谷,秋种厚埋,故谓之麦。” 甲骨文上边是 “禾” ,下边用倒 “止” (足)表示麦出苗后要用足踩踏,以利生长。俗称“踏青” 。这正是区别于其它农作物之处。反映了种麦的特殊农艺技术。“麦” 的甲骨文与 “来” 字是同字异写,古人认为麦是上天赐来的食物(参看 “来” 字释文)。金文1-2把足放在左边或下边,没有区别, 只说明文字未统一前的写法不一。 小篆作了笔画规范, 写作“” , 字义与甲骨文、金文无别。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麦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麦
中国大陆
台湾 麦
台湾
日本 麦
日本
韩国 麦
韩国
旧字形 麦
旧字形

麦字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麦”字头,请参考“麥”字:)

【卷五】【麥】

《說文解字》

芒穀,秋穜厚薶,故謂之麥。麥,金也。金王而生,火王而死。从來,有穗者;从夊。凡麥之屬皆从麥。莫獲切〖注〗臣鉉等曰:夊,足也。周受瑞麥來麰,如行來。故从夊。

《說文解字注》

(麥)芒穀,有芒朿之穀也。稻亦有芒,不偁芒穀者,麥以周初二麥一鏠箸也。鄭注大誓引禮說曰:武王赤烏,芒穀應。許本禮說。秋穜厚薶,故謂之麥。薶麥㬪韵。夏小正:九月樹麥。月令:仲秋之月,乃勸種麥,母或失時,麥以秋穜。尙書大傳、淮南子、說苑皆曰:虗昏中可以穜麥。漢書武帝紀謂之宿麥。麥,金也。金王而生,火王而死。程氏瑤田曰:素問云:升明之紀,其類火,其藏心,其榖麥。鄭注月令云:麥實有孚甲,屬木。許以時,鄭以形。而素問以功性,故不同耳。从來,有穗者也。也字今補。有穗猶有芒也。有芒故从來,來象芒朿也。从夊。夊,思隹切。行遟曳夊夊也。从夊者,象其行來之狀。莫獲切。古音在一部。凡麥之屬皆从麥。

麦字解释

麦字基本属性

  1. 麦的部首:麥部外笔画:0笔画总数:7仓颉号码:qme

  2. 四角号码:50407郑码查询:cirsBig5编码:B3C1gb2312码:C2F3

  3. uni-code:基本区 U+9EA6首尾分解:夂部件分解:夂

  4. 造字法:原为形声汉字结构:单一结构汉字五行:水

  5. 异体字:麥

麦字基本含义

  1.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有“小麦”、“大麦”、“燕麦”等多种,子实供磨面食用,亦可用来制糖或酿酒。通常专指“小麦”(通称“麦子”):~田。~收。~饭豆羹(指农家粗茶淡饭)。

  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