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康熙字典网络版共收录48079个汉字,含增补、补遗、考证的汉字,提供汉字起源、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询,资料翔实且丰富。
康熙字典 创作共享 免费使用 苏ICP备11037243号-4
力
【繁体汉字】力,【汉语拼音】lì,【汉字注音】ㄌㄧˊ
【语音朗读】
【子集下】【力】【力字五行属火】
【子集下】【力字部】
〔古文〕𠠲【唐韻】【集韻】【韻會】𠀤林直切,陵入聲。
【說文】筋也。象人筋之形。
【徐曰】象人筋竦,其身作力,勁健之形。
【增韻】筋,力氣所任也。
【禮·聘義】日幾中而後禮成,非强有力者不能行也。又【曲禮】老者不以筋力爲禮。又【韻會】凡精神所及處,皆曰力。
【孟子】聖人旣竭目力焉,旣竭耳力焉。又【韻會】物所勝亦曰力。
【家語】善御馬者均馬力。
【杜甫·張旭草書詩】溟漲與筆力。又勤也。
【書·盤庚】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
【前漢·司馬遷傳】力誦聖德。
【註】師古曰:力,勤也。又【禮·坊記】食時不力珍。
【註】力,猶務也。又【後漢·銚期傳】身被三創,而戰方力。
【註】力,苦戰也。又病甚曰力。
【唐書·汲黯傳】臣犬馬病力。又爲人役者曰力。
【晉·陶潛·與子書】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勞。又姓。
【韻會】黃帝佐力牧之後。又【韻補】叶力蘖切,苓入聲。
【蘇軾·香積寺詩】此峯獨蒼然,感荷祖佛力。幽光發中夜,見者惟木客。
词条更新时间:2023-12-10
“力”字说解有二。《说文》称: “力,筋也。象人筋之形。” 即手臂之肌肉形; 一说是原始农具“耒”形,因耒耕属粗重劳动,需强力而引申力量。从字形看,甲骨文和早期金文象“耒” ,后期金文和小篆象手臂,当是义随形变的象形字。秦简、汉帛书等隶书的出现,使其从象形字中脱离出来,究其初形更加困难。
“动” 的本义是指人起身行动,动作。《说文》: “动,作也。从力,重声。, 古文动从辵。 ” 动字金文写作 “
” 。 从上至下由表示童工的“童” (童,儿童奴隶) 、表示口袋的 “東” (橐)和表示脚趾的 “趾”(止, 足)组成, 会意劳动, 动作。 “说文古文” 、楚简、楚帛书写作“
、
、
” , 将金文的 “止”变为表示行走的 “辵” (读chuò), 进一步强化了动是行走、 行动的字义。 小篆将 “辵” 改为 “力” , 写作 “
” , 会意动作、劳动需要出力。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卷十三】【力】
『說文解字』
筋也。象人筋之形。治功曰力,能圉大災。凡力之屬皆从力。林直切〖注〗𠠲,古文。
『說文解字注』
(力)筋也。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爲轉注。筋者其體。力者其用也。非有二物。引申之、凡精神所勝任皆曰力。象人筋之形。𧰼其條理也。人之理曰力。故木之理曰朸。地之理曰阞。水之理曰泐。林直切。一部。治功曰力。周禮司勳文。能禦大災。國語、祭法文。引以釋治功曰力也。凡力之屬皆从力。
力的部首:力部外笔画:0笔画总数:2仓颉号码:ks
四角号码:40027郑码查询:ymBig5编码:A44Fgb2312码:C1A6
uni-code:基本区 U+529B首尾分解:乙丿部件分解:力
造字法:象形汉字结构:单一结构汉字五行:火
异体字:仂力𠠲仂 𠠲 力𠠲
人和动物筋肉的效能:~气。~量。
一切事物的效能:视~。生产~。控制~。
物理学上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引起运动加速或形变:~学。作用~。保守~。
用极大的力量:尽~。~挫。~挽狂澜。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