龛字康熙字典热度:7818

由谷歌提供的广告

【繁体汉字】,【汉语拼音】kān,【汉字注音】ㄎㄢ

【语音朗读】

【亥集下】【龍】【龛字五行属火】

【亥集下】【龍字部】

【唐韻】口含切【集韻】枯含切【正韻】苦含切,𠀤音堪。

【說文】龍貌。

又【爾雅·釋言】洵龕也。

【註】未詳。

又【玉篇】受也,盛也。

【揚子·方言】龕,受也。齊楚曰鋡,揚越曰龕。受盛也,猶秦晉言容盛也。

【郭註】今言龕囊,由此名也。

又【廣雅】龕,取也。

【揚子·法言】劉龕南陽。

【註】取也。同戡。

又【玉篇】聲也。

【揚子·方言】龕,喊㖪唏聲。

又勝也。

【謝靈運詩】龕暴資神理。

又浮圖塔。一曰塔下室。

【唐褚遂良書】久棄塵世,與彌勒同龕。又【杜甫詩】禪龕只晏如。


考證:〔【揚子·方言】劉龕南陽。〕 謹照原書方言改法言。

词条更新时间:2024-05-09

龛字的字形演变


史墻盤(金)
西周中期

眉壽鐘(金)
西周晚期

說文‧龍部

楷書

龛字的象形文

读音:lóng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甲骨文5;

金文龙;

金文龙;

金文龙;

金文龛;

金文龛;

古玺文龙;

楚帛书龙;

小篆龙;

小篆龛;

隶书龙

读音:lóng

“龙” 是个部首字。是人类综合多种动物的形状,经长期添加装饰演化而成的想象中的神奇动物。起源有多说,如蛇、鲵、海马等。《说文》称: “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 甲骨文、金文等写作“ ” , 是原始的龙形, 确有虫蛇之相。小篆写作“” , 将龙的身首分开, 已不如甲、 金文象形。 隶书(汉《郭有道碑》 )据此结构, 以平直波磔的笔画写作 “” , 脱离了象形字。

“龕” (读kān)是供奉神像的石室或阁子。《说文》称: “龕,龙貌。 从龙, 合声。 ”但从金文、 小篆写作“”看, 上边是今天的“今”字,并非 “合” (声)。与下边不同时期的 “龙”字组合后,应是希望龙与自己同在,保佑自己的意思。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龙变图》

龙是华夏民族的远古图腾,数千年中经历多次嬗变,后集龟、蛇、鱼、鸟等多种动物的特征,至明清方定型为现今的形状。由于形态的多变,汉代《说文》称: “龙,鳞虫之长,能明能幽,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古人传曰: “龙生九子” ,分别是蒲牢、囚牛、睚眦、嘲风、狻猊、霸下、狴犴、赑屃、蚩吻,其中蒲牢好鸣为钟上钮鼻,囚牛好音为胡琴头刻兽,睚眦好杀为刀剑吞口,嘲风好险为殿阁走兽,狻猊好坐为佛座骑象,霸下好负重为碑碣石,狴犴好讼为狱户首镇压,赑屃好文为碑两旁蜿蜒,蚩吻好吞为殿脊兽头。又说一曰宪章好囚,二曰饕餮好水,三曰蟋蜴好腥,四曰峦蜷好风雨,五曰螭虎好文,六曰金猊好烟,七曰椒图好闲口,八曰虭多好立险,九曰鳌鱼好吞火。图中摘取上古器物之龙形印证甲、金文演变轨迹非仅介绍龙之传说也。

规格: 高169CM 宽90CM

龛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龛
中国大陆
台湾 龛
台湾
韩国 龛
韩国

龛字说文解字

【卷十一】【龍】

『說文解字』

龍皃。从龍合聲。口含切

龛字解释

龛字基本属性

  1. 龛的部首:龍部外笔画:6笔画总数:11仓颉号码:orikp

  2. 四角号码:80414郑码查询:odjgBig5编码:F7CEgb2312码:EDE8

  3. uni-code:基本区 U+9F9B首尾分解:合龙部件分解:人一口龙

  4. 造字法:形声;从龙、合声汉字结构:上下结构汉字五行:火

  5. 异体字:龕

龛字基本含义

  1. 供奉佛像、神位等的小阁子:佛~。神~。

  2. 古同“戡”,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