邲字康熙字典热度:651

由谷歌提供的广告

【繁体汉字】,【汉语拼音】bì,【汉字注音】ㄅㄧˋ

【语音朗读】

【酉集下】【邑】【邲字五行属水】

【酉集下】【邑字部】

【唐韻】毘必切【集韻】【韻會】薄必切【正韻】薄密切,𠀤音佖。

【說文】鄭地。

【春秋·宣十二年】晉荀林父帥師及楚子戰于邲。

【註】在鄭州管城縣。

又姓,見【姓苑】。

又【廣韻】【集韻】𠀤兵媚切,音祕。

【廣韻】好也。

词条更新时间:2024-03-29

邲字的字形演变


說文‧邑部

楷書

邲字的象形文

读音:bì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金文;

小篆邲;

小篆邲;

隶书

读音:bì

古文字中有两个很容易混淆的字, 即 “𠨘” 和 “邲” 。 区别在右半边:“𠨘” 右边是 “卩” (读jié, 是跪坐的人形) ; “邲” 的右边是“邑” (也称右 阝,表示城镇居住区域)。《说文》: “邲,宰之也。” 即镇守,护卫,以武装主宰地方。 甲骨文写作“” , 均象矛、戈插于地上,有人看守的情景。 小篆写作 “” , 兵器和人均不太象形。此字除专用古文外,后多以 “柄”代替。

对“邲”字的解释《说文》: “邲,晋邑也。” ,是指晋国的城邑。春秋战国时金文也写作 “” , 右边从 “卩” , 足见秦未统一文字前的混乱状况。小篆统一后写作 “” 。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邲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邲
中国大陆
台湾 邲
台湾
香港 邲
香港
日本 邲
日本
韩国 邲
韩国
旧字形 邲
旧字形

邲字说文解字

【卷六】【邑】

『說文解字』

晉邑也。从邑必聲。《春秋傳》曰:“晋楚戰于邲。”毗必切

『說文解字注』

(邲)晉邑也。杜曰。邲、鄭地。按水經注濟水篇曰。次東得宿胥水口。濟水與河渾濤東注濟水於此。又兼邲目。春秋宣公十三年。晉楚之戰。楚軍於邲。卽是水也。顧氏祖禹曰。其地葢卽熒口受河之處。今在河陰縣西。从邑。必聲。毗必切。十二部。春秋傳曰。晉楚戰于邲。宣十二年左傳文。

邲字解释

邲字基本属性

  1. 邲的部首:邑部外笔画:5笔画总数:7仓颉号码:phnl

  2. 四角号码:37027郑码查询:wzmyBig5编码:CDD3gb2312码: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90B2首尾分解:必阝部件分解:必阝

  4. 造字法:形声;从阝、必声汉字结构:左右结构汉字五行:水

  5. 异体字:

邲字基本含义

  1. 古地名,中国春秋时属郑,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东。

  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