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字康熙字典热度:7328

由谷歌提供的广告

【繁体汉字】,【汉语拼音】guó,【汉字注音】ㄍㄨㄛˊ

【语音朗读】

【丑集上】【囗】【国字五行属木】

【丑集上】【囗字部】

〔古文〕囗囶圀𢧌䆐【唐韻】古或切【集韻】骨或切,𠀤觥入聲。

【說文】邦也。

【周禮·夏官·量人】掌建國之法,以分國爲九州。又【冬官·考工記】匠人營國,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

【禮·王制】五國以爲屬,十國以爲連,二十國以爲卒,二百一十國以爲州。

【孟子】大國,地方百里,次國,地方七十里,小國,地方五十里。

又【周禮·地官·掌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

【註】山國多山者,土國平地也,澤國多水者。

又滅人之國曰勝國。

【左傳註】勝國者,絕其社稷,有其土地也。

又九州之外曰外國。亦曰絕國。

【後漢·班超傳】君侯在外國三十餘年。

【又】遠處絕國。

又兩國相距曰敵國。

【孟子】敵國不相征也。

又外國來附者曰屬國。

【李陵·答蘇武書】聞子之歸位,不過典屬國。

【註】典,掌也。卽掌屬國之事者。

又城郭國,行國。

【宋程大昌備北邊對】漢西域諸國,有城郭國,有行國。城郭國,築城爲守者,行國不立城,以馬上爲國也。

又姓。

【姓苑】太公之後。齊有國氏,世爲上卿,宋有國卿。又囯,《正字通》俗國字。囻,同國,民國期間俗字。

词条更新时间:2023-12-07

国字的字形演变


保卣(金)
西周早期

彔戈冬卣(金)
西周中期

宗婦昔甹兄女鼎(金)
春秋早期

國差𦉜(金)
春秋

曾174(楚)

新甲3.285(楚)

帛乙4.21(楚)

說文‧囗部

老子甲46(隸)
西漢

史晨碑(隸)
東漢

楷書

国字的象形文

读音:huò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金文5;

石鼓文;

小篆或;

小篆域;

小篆国;

隶书或;

隶书域;

隶书国

读音:huò

“或” 是 “域” 的本字,也是 “国” 的初文,即邦国、区域。《说文》 : “或, 邦也。 从口, 从戈以守一。 一, 地也。 , 或又从土。 ” 甲骨文即象持 “” (戈)守卫在 “” (□, 围城、 地域)的形状。 金文或在“口”下加 “一” ,表示土地; 或在 “口” 四周画直线,表示城围和地域。小篆将以上字形组成“或” 、“域” 、“國”三个字。《说文》释作: “国,邦也。从□, 从或。 ” 。隶书(汉《曹全碑》、 《张景碑》 )等分别写作“” , 虽成今文却保留了古文字的全部字素。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国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国
中国大陆
台湾 国
台湾
日本 国
日本
韩国 国
韩国
旧字形 国
旧字形

国字说文解字

【卷六】【囗】

『說文解字』

邦也。从囗从或。古惑切

『說文解字注』

(國)邦也。邑部曰:邦,國也。按邦國互訓,渾言之也。周禮注曰:大曰邦,小曰國,邦之所居亦曰國。析言之也。从囗从或。戈部曰:或,邦也。古或國同用,邦封同用。古惑切。一部。

国字解释

国字基本属性

  1. 国的部首:囗部外笔画:5笔画总数:8仓颉号码:wmgi

  2. 四角号码:60103郑码查询:jdcsBig5编码:B0EAgb2312码:B9FA

  3. uni-code:基本区 U+56FD首尾分解:囗玉部件分解:囗玉

  4. 造字法:会意;从囗、从玉汉字结构:全包围结构汉字五行:木

  5. 异体字:圀國囻囯囶國 囯 囶 囻 圀 㕵 䆐 𠰧 𡆻 𡆿 𡇅 𡇎 𡇏 𡇕 𡈑 𢦾 𢧌 𢧜 𤦂

国字基本含义

  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a.国家的性质;b.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a.国家的宝物;b.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

  2.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

  3. 姓。